当前位置:首页 > 在职研究生 > 招生院校

考研历史材料分析专业学校 材料学专业考研,考那个学校比较好?

最近经常有小伙伴私信询问考研历史材料分析专业学校相关的问题,今天,学历无忧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考研历史材料分析专业学校 材料学专业考研,考那个学校比较好?

新疆大学中国史考研经验分享?

新疆大学中国史考研经验分享

一.考研院校选择和专业介绍:

1.考研院校选择:

本人报考的是2022年新疆大学中国史,新疆大学是985,历史学科设置比较完善,有四个招历史学单位,其中文学院招收中国史、世界史研究生,东北亚研究院只招收世界史,古籍研究所只招收中国史。

新疆大学已经是统考的2个年头了(古籍所除外,去年刚改统考)其阅卷一直都延续的是自命题时候的阅卷风格,连续几年都是阅卷宽松,给分高,所以被戏称为“水区”,去年其考生更是占了调剂的“半壁江山”。今年分数线又上涨了不少分。23年如果想准备这个学校的话,预计是要把自己目标分数提升至400+左右才算是十分保险的。因为去年新疆大学中国史文学院最终分数线是393,录取11人,古籍所中国史分数线为383,录取15人(都指的是最终录取的最后一名),所以需要认真准备,最好不偏科。

2.院校介绍:

新疆大学(Xinjiang University),简称“新大”,位于新疆*尔自治区首府*。新疆大学前身是创办于1924年的新疆俄文法政专门学校,1935年1月改建为新疆学院。1960年10月1日,新疆大学正式成立。1978年,学校被国务院确定为新疆唯一的全国重点大学。1997年被列入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0年被确定为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建设高校;同年,新疆大学与原新疆工学院合并组建新的新疆大学。2004年,学校成为新疆*尔自治区人民*、教育部“区部共建”高校。

3.专业选择与介绍:

3.1.选择:

关于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其实我最先想好的是要统考而非自命题,因为首先统考范围更大,不用害怕考纲大幅度变化,且考题和资料包括学长学姐们的经验贴都更好找,同时从个人角度出发,我觉得选择了统考,即使一志愿不能上岸,后面调剂也更加容易。但是从现在我的角度出发,还是建议大家备考的时候不要想调剂的事,把握好知识点是最要紧的,想太多反而不太利于你专注于备考。

为何选择中国史:主要是招生人数更多,更有胜算。看大家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我想要的就是考上一个更好的学校,所以肯定选择相对来说更可能上岸的方向。

3.2.介绍:

中国史是一个较为新颖的学科,立足于中国的历史文化,弘扬历史的精髓,旨在培养文科方面的研究人才。

中国史在职研究生目前仅能通过五月同等学力申硕的形式报考。想申硕的考生需要在每年的三月份通过学位网报名,然后于五月份参加申硕考试。

另外,以同等学力申硕形式报考的在职研究生,符合院校招生条件后是可以免试入学的,后期学完全部课程修满学分并通过院校结业考试的学员,只要满足本科学历且拥有学士学位满三年并已提前报名的考生即可参加申硕考试,考试合格后,完成院校论文答辩,即可获得硕士学位证书。

4.主干课程:

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史学概论、历史文献学、中国历史文选、中国历史地理、考古学概论、中国史学史、中国社会生活史、中国经济史、中国思想文化史、

中国政治制度史、西方文明史、西方政治制度史、国际关系史、历史影视剧创作与评论、历史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以及古今中外史学名著选讲等。

二.考研复习经验:

1.初试公共课复习经验:

(1)政治

首先我要承认在考研复习刚开始的时候,我对政治科目的复习非常迷茫,完全没有方向,不知道从何下手,如何开始。

暑假前是基础阶段,这个阶段至关重要,在这个阶段里,我把中心放在了考研政治中最难的部分——马原理。事实证明我的这一决定还是正确的,因为如果不在这个阶段把马原理拿下,那会影响到我整个后期的复习进度,尤其是强化阶段一定会受到影响。

在暑期后,我每天会复习政治两个半小时,不但巩固马原理,而且对回答大题的专业性术语进行理解性的记忆。另外,政治的真题也很重要,每年的命题都在变,但考研的重点不会变,可能前几年在单项选择的题到今年会出在多项选择或则大题中,只一点一定要好好把握。

在此给今年考研的同学的建议是:政治要尽早复习,在复习英语和数学的间隙中,见缝插针的学习,不要等到考前两三个月进行突击,那会让你更没有方向,更冒险。

(2)英语经验:

总结了我学习考研英语的经验,大致有以下两点:

早动手,重基础

无可置疑,英语学习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成绩的获得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日积月累。如果英语基础薄弱,就请大家像我一样,提前着手准备。所以我的经验之一就是复习要早动手投入准备。

单词是一切的基础,但是提醒大家切忌死记硬背!我们可以根据大纲和历年考查频率比较高的词汇开始记忆!每天不断翻新,并且让背记过程与巩固复习同时进行。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记住一定量的单词是必做的基础功课。

另外,阅读理解也要每天都加以训练。我复习的时候是一天训练三篇,自己做完后对着答案再把文章分析一遍。弄懂弄透彻,这样才可以安心放下再去做其它的联系。阅读理解重要的是培养语感和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大家在练习的时候要注重加强这两点。

至于翻译和作文的训练那应该在后期训练,前期就不用投入太多的精力。完型填空可以从复习准备的中期开始准备。

总之,大家牢记:早动手的应该是单词和阅读理解。

后期巧用真题

复习过程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时期是看真题那个阶段。万学海文的英语辅导老师曾经给过我建议,让我认真研究历年的英语真题。按照他的话,我对英语真题不敢怠慢,态度上确实也很重视。真题中阅读理解部分选文的内容,大多是关于国外尤其是美国的经济、科技、环境、就业以及社会问题的内容。由于我缺乏相应的知识背景,所以,在最初接触这类文章时,很难一遍就看懂。这就严重影响到了做题的速度。于是,我开始留心搜集这方面内容的资料,尤以“英语沙龙”办的《英语文摘》为主,每期《 The Economist 》栏目中的文章属于我必看精读的内容 。虽然我在努力*这些内容,但是一段时间以后,我发现收集的这些资料都是零散的。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图书馆学习时,看到旁座位上一个同学正在翻看一本书,趁他出去上厕所的时候,我拿起这本书翻了一翻,觉得不错。一看书封皮署名,是张锦芯主编的《考研英语新教程》。这本书中选文内容比较靠近真题阅读选文的范畴,例如它按经济、科技、环境、医疗以及社会问题为项目集中了一些不错的文章,且每类文章后面附了相关的单词和表达方式。后来我去书店也*来了这本书进行学习。

总结起来,我认为研究真题确实重要,但是要在学习的过程中避免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例如,有些人把真题做完就丢了,不去仔细研究选项和出题的特点;或者看题时蜻蜓点水,似懂非懂;把真题当作模拟题,临考才做。

也许看到这里你会有疑惑,究竟该如何来把握真题呢?我总结一下几点,虽然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但是作为参考还是可以的:

(一)每个人结合自身情况把那些似懂非懂的词划出来。

(二)参考译文给出所划单词在文中的意思。在考研英语中,单词在新的环境下往往有新的意思。考研的真题中有很多这样的词,要你一个个去发现,当然我们不能臆断,一定要看真题解析,各家出的书互有长短,要多*几种真题解析的书相互参考(至少要两本)。我推荐张锦芯的《历年考研英语真题名家详解》人大版。

(三)关于长难句。对于一些特殊的结构和经常被设计成长难句的结构,在复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总结,找个独立的本子记下来,经常翻看。要是学有余力的可以看一下郭庆民的《英语阅读 200 篇》,题不一定都做,但正文要看懂,在求质的基础上求量。

(四)英语的作文也是很有技巧的!现在网上有很多“万能模版”之类的。其实还是很有作用的 ! 因为考试的文章不能用太白话的文字!亮眼的句子和单词可以让阅卷老师眼前为之一亮!分数自然大大提高!

2.初试专业课复习经验:

新疆大学701中国史初试试卷共三种题型,分别为名词解释、论述题以及材料题,考试范围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以及文献学。

名词解释:共十个,选择八个作答,多答按顺序给分,每个15分,共120分。名词解释10个中大致6个中国古代史方向,2个中国近现代史方向以及2个文献学方向。以每年真题为例,中国古代史方向是考察重点,其中先秦秦汉方向一般出0~2个(20年就没出,但不要不复习),魏晋南北朝方向一般出1~2个,隋唐五代方向一般出1~2个,宋辽西夏金方向一般出2个(宋辽的相对多些),元明清方向一般出1~2个,建议中古史阶段加强复习;中国近现代史方向两个名词解释一般侧重于清末与民国年间(印象中建国后只出过“七千人大会”一次,可能有偏差);文献学方向考察比较繁杂,可能会出古籍(例如《读史方舆纪要》等)、文献学方向重要人物(如“裴松之”等)、版本学或目录学(如“版本目录”、“麻纱本”等)。综合来看,名词解释难度不会太大,一般会有2~3个较为生僻的(例如“长随”、“斡鲁朵”、“阿合马”等等),可以利用选做避开。复习建议涉及面要广,不要放弃近现代史或文献学,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论述题:论述题共三个,三选二作答。第一题为历朝历代的某种制度沿革,例如“科举制度的演变流程”、“唐至清前中期赋役制度的演变”、“秦至清宰相制度的演变”等等,此题难度不大,建议选做,重点在于对史料的掌握要全面,同时要归纳演变特征,阐释其演变原因,可结合学界研究成果作答。第二题侧重于学界研究动态的考察,例如“四十年来宋史研究动态”、“南朝化观点的评述”、“汉唐文明异同论”等等,此题难度较大,区分度也大,建议有把握可以尝试(给分高),学校目前隋唐五代、宋辽西夏金方向老师最多,且去年考察清世宗,建议在这一断代多下功夫。第三题为近现代史方向,一般难度较小,如果对学界动态不了解建议选做此题,存在历年重复出题情况(例如清末新政已经数不清了),但给分相应低些(可能)。

材料题:此题会给出一段繁体、未标点的原始史料,并就材料提问,要求转写为简体字、标点、翻译,并回答提问。此题难度较小,但题量较大。难点在于对繁体字的掌握(别看着不起眼,有些字第一眼真不认识)、对古文的句读能力,另外问题一般偏向于文献学,如20年提问六分法到四分法的演进。

专业课复习参考材料: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

李侃等:《中国近代史1840-1919》,中华书局;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杜泽逊:《文献学概要》,中华书局;

赵淡元:《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高等教育出版社。

三.复试经验:

新大中国史复试分两个环节,先是英语复试,根据抽号顺序老师多对一进行英语考察,全程英语交流,涉及个人生活方面以及报考方向方面,建议了解下方向大牛著作用英语怎么说。不必太过紧张,复试重点不是英语。

方向面试根据你报考方向抽题(第一第二志愿,现在好像直接报导师,可以到官网了解下),一般是六选一。回答问题后方向老师对你进行提问(比如你报宋史,那所有宋史老师可能都会提问),主要就是学界相关问题了,建议多了解报考导师研究方向、成果,以及断代代表学者及其成果。

四.总结:

最后,祝大家一战成硕!考研没有大家想得那么困难,撸起袖子加油干就完啦!!!

南京大学中国史考研经验?


考研历史材料分析专业学校 材料学专业考研,考那个学校比较好?

一、个人背景介绍

首先先介绍一下我的个人情况:我本科专业为社会学,2020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2021年春决定报考南京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初试成绩401分(其中政治73分,英语一77分,中国史基础251分),排名第一。复试成绩在近现代史方向排名第二,最终总成绩在近现代史方向排名第一。

我其实是比同一届的同学晚了两届参加考研的,这主要是因为在本科期间我计划出国留学攻读社会学或东亚研究方向,但因为疫情的原因(以及offer不满意),最终放弃出国。

毕业之后我在南京一所教育培训机构工作了几个月,虽然工作环境和工资都令人满意,但我感觉自己还是更希望继续读书。权衡之下,我决定在国内考研。

选择南京大学的中国史方向主要是因为自己长久以来对历史的兴趣和对南大的向往。具体说来,历史其实是我比较擅长的一门学科,在本科期间我也对历史研究专著有简单的涉猎(专著的入门应该是吕思勉的《中国通史》)。

而南大作为华五之一的顶尖985和中国史专业实力顶尖的高校,一直都是在隔壁南师的我的梦想。鉴于2021年南大中古史恐怖的录取人数(只录取3人,相比之下中近史录了6人)和考试范围(中国古代史+近代史一起考察,不再细分),我决定报考近现代史方向。

二、初试复习

1.专业课

我先来放一下南大2022年专业课真题,大家感受一下:

在考场上拿到题目的时候首先我诧异于每道题的分值之高。读题之后发觉题目难度比较低,通篇内容只有名词解释第4题没有遇到,其余除名词解释第3题外全部是考过的真题(第3题也在南大参考书目中有提及)。

这个难度不用说和南大往年对比,放在全国自命题真题里都算是比较水的(大家可以和南师22年中国史真题对比一下,会有一种两所学校卷子拿反了的错觉)。

考试结束后我再回味题目时,才发觉这一套题对考生的要求其实不低。第一,题目少,分值高。这要求我们每一题尽量做到知无不言,论述问题尽量详细。一个提到这套题“名词解释简答化,简答论述化,论述论文化”,是非常准确的;

第二,题目虽然基础,但是可发挥空间极大。用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这一题举例,教材中提到的内容可以算是基本采分点。如果想继续拿分,就需要写出教材内容之外的学术研究成果

如果还想更进一步拿到高分,那么就需要提出一种属于自己的自洽的观点了。陕西师大的于赓哲老师作为专业课阅卷人,也提到了答案中出现的学者观点或考生看法可以使阅卷人眼前一亮。

总结一下,如果想拿到这一套卷子的高分,我认为至少需要做到:1. 掌握基本史实。2. 提及学术观点。3. 发挥个人见解。

如果用这种标准答题,这套题的难度其实就不低了,因为它要求我们拥有一个相当长的时段的(从史前到解放战争)、涉及多个领域学术研究动态的(考古学、政治史、经济史、思想史、国际关系、史料学等)历史知识库,这种要求只靠考研辅导书一定是无法满足的。

我感觉这一要求在南大多年以来的真题中都有所体现(确实和它的学科实力匹配)。所以,它也应该成为指导我们进行专业课复习的原则。

即:按照这三个步骤学习专业知识。事后复盘,我认为在我自己的复习过程中的确涉及到了上文提到的三个要求,接下来我简单介绍一下我的复习步骤。

第一步:是基本史实的掌握。在教材的选择上,推荐使用南大历史学院指定的初试参考书:邱树森主编:《新编中国通史》第一、二册,福建人民出版社(1、2版均可);《中国近代史》编写组:《中国近代史》(第二版)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基本史实是构建知识体系的基础,这一部分不要求速度,但要尽量做到细致和扎实。其中细致分为两方面,一是教材涉及的知识点要学习全面,教材内容没有重点、非重点之分,只有考察概率高低之分;

二是每个知识点要了解得尽量详细。例如涉及一场战争,就要清楚其起因、经过、结果、涉事双方以及影响。扎实是指掌握知识点的大致轮廓,做到在需要时可以快速调动出来。

这一点有些抽象,就我自己的经验而言,如果可以做到提及某一朝代,能够罗列出这个朝代涉及的主要知识点及其大致时期(这时不需要刻意记忆这些知识点的细节),就算是达成目标了。

我感觉第一步应该算是复习过程中最有趣的一步了,因为自己是非科班出身,所以在学习教材时经常会接触到之前从来没有了解过的知识,就经常会有“原来如此”的感慨。这种求知欲的满足可以给人带来极大的愉悦,如果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这种感受,那么我认为第一步就是成功的。

背诵在这一步其实不是很重要,因为教材毕竟是别人总结过的二手材料,作者的取舍不一定会百分百满足阅卷老师的要求。更何况这种二手材料已经带有时代烙印,而且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全背下来也并不现实。

第二步:是知识的内化。这一阶段需要用到教辅了,我选择的是长孙博的名词解释(论述题这一册后面会谈到)。另外还有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朱绍侯、龚留柱《中国古代史教程》和章开沅、朱英《中国近现代史》,以及陈谦平总主编:《中国古代史研究导引》、《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导引》,南京大学出版社。

内化是指把知识点通过自己的话讲出来,而不是死记硬背教材或者是教辅的内容。这一点十分关键,可以说是决定专业课得分高低的分水岭。因为教材和教辅对于知识点的讲解都有局限性,前者按时间顺序讲解,横贯多个时间段的知识点就会被割裂;

而后者则是三手材料,覆盖不全面,很多知识点并没有答到点上,甚至包含错误。所以教材的作用主要是了解和定位知识点,教辅的作用是提供答题的模板。我们需要做的,是按照教辅提供的模板框架,整理教材上的知识点并加以补充或修正。

具体来讲,我首先利用教辅整理出一个基本的名词解释题库,然后在教材里按图索骥整理出基本的要点,这个整理出的知识点就是我们背诵记忆的基本盘了。

完成上述任务之后,我推荐河南大学的这套教材。这套教材编写时间在2009年,使用的学术语言可以说是和当下最为接近的,而且在每一章节都有对当前的学术研究动态的简单介绍。

我们可以利用这套教材的讲解,让自己的答案跳出如今已经过时的阶级史观叙事,并初步涉猎到学术动态

在利用河南大学出版社教材把知识点再理一遍之后,我们需要进一步加深对学术动态的积累。在这个过程中,南京大学出版社的两本研究导引是很有帮助的工具,唯一的缺点是很早停印导致价格奇高,有条件的同学可以从图书馆借来看,或者直接*影印本。

《研究导引》就是纯粹的论文集了,古代史部分按朝代划分,近现代史部分按研究领域划分。书里选择的论文都出自开一代先河或研究方法独特的大家手笔,篇幅不大,建议全部看完。许多论文中的论点可以直接在自己的答案里引用,而且书后的习题也可以用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我自己大概从21年4月至9月中旬一直停留在上面提到的第一步,在这之后直到12月初致力于完成第二步,这两步占到了我备考学习内容的绝大部分。以我个人的标准而言,当我们遇到任意学校的真题后,都可以用自己的话(而不是教辅答案)回答出绝大部分题目,并且正确率可以达到90%,就算是达到目标了。

而且在完成这个任务的同时,我们也大概率会发现自己对于简答/论述题(或者叫大题)的答案也能做到八九不离十。这是因为,大题的考察基本上分为如下几种:某一事件/制度的内容或影响;某一事件/制度的演变;某几个事件/制度的比较;

学术理论。除去难度过高的最后一种类型,前几种题目实际上都是考察我们对几个知识点及其相互作用的理解和分析,孤立的知识点可以通过“教辅+教材”学习,相互作用通过两册《研究导引》学习。

这也是我不推荐使用教辅的论述题分册的原因,因为它基本上就是几个名词解释的拼凑,这种答案用来报考南大水平的高校肯定不够用,还是需要我们自己根据教材和研究动态作出的总结。走到这一步,我们的备考工作就已经完成八成了。

第三步:我认为这一步也是从应试向研究的跨越。因为每个人的基础和具体情况不同,我在这一步的建议是尽力而为,不要因为最后的二成而忽略前面占据主力的八成工作,否则就得不偿失了。迈入研究阶段,我推荐的书籍有:陈苏镇、张帆编:《中国古代史读本》(全二册),北京大学出版社;

郭双林、王续添编:《中国近代史读本》(全二册),北京大学出版社;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民国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这三套八册书全部都可以算做论文集,选取的论文可以看作是两册《研究导引》的拓展。

但是由于篇幅和难度都太大(北大出版社的读本我初试结束后一共读了三个月,新编近代史读了两遍也没完全看懂),而且都好贵,不适合初试备考阶段拿来学习。如果图书馆可以借到,可以当作学习之余放松的读物,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些领域了解学者们已经达到的高度。

如果恰好在考场上遇到,就可以用作答案,相信收效不会差。但是还是要强调,这一步属于锦上添花,重点还是应该放在前两部上。我在备考全程都参差进行这一步,但每天用到的时间不会超过一小时。

一句话总结,我的备考经验就是“掌握基本史实, 结合史实和学术动态凝练出自己的答案,再根据个人情况进行更专业的探索。”尤其是经过自我思考凝练出的答案,更是跨考生体现自己历史学水平的有力武器。这是我个人的备考经验,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2.考研英语

今年的英语题出题有一些变化,很多题如果没能找到关键点,很容易出错。但是总体来看,英语的难度比起2021年降低了。目前来看,英语题的出题难度,一直是简单1到2年,然后出现一次特别难的试题,之后难度会降低。

英语的复习要提早,正式开始复习英语就代表着已经进入了考研的节奏。我是在过完年之后,正式开始准备考研,最先准备的,就是英语。

英语首先要背单词,这是不能避免的。由于准备周期长,我每天只背50个,然后晚上的时候开始复习。50个单词早晨记完,下午的时候复习一遍,没记住的抄10遍,晚上再一遍。之后每天早晨加入复习前一天的单词,然后再背新的。

一周一次总结式背诵,将一周的单词都背一遍,然后不会的抄10遍。每1000个词再次复习一次,这样大概在6月初,第一遍单词就过完了。虽然时间久,但是这一边的单词记忆非常的扎实,之后开始第二轮单词复习。

第二轮每天150个词,挡住汉语背英语,一个单词要能背出至少三个意思,之后过完一遍。第三遍就可以500个词一组,这样每次单词数越来越多,一直背诵到考研前,根据自己的安排看背诵几遍,我个人背了9遍,感觉在考场上确实没有什么单词不认识。

单词解决以后,就要准备长难句。长难句一直是考研试题中的难点。对于长难句的学习,我选择了颉斌斌的答题技巧课以及《句句真研》配合使用,在跟着学习的过程中,每天找一个长难句进行分析,然后找到自己的不足,重点练习。

英语开始的最早,一开始可以用较多时间,但是到了5月以后,英语的事件可以适当减少,真题可以找近20年的题,然后前十年的题,在8月之前做完(反复做,一套至少3遍),这10套的每一句话进行细致的分析,按照长难句的要求,一句一句分析。

之后8月以后,剩下的10套留下近3年的,之后半个月一套真题,快考试前,剩下的3套,一周1套,按照考研的要求,作文也要写,计时完成。最后英语强调一点,不要做模拟题,不要做模拟题,不要做模拟题。重要的事说三遍,模拟题没有任何意义,不是考研的出题思路,还会浪费我们的时间。

3.思想政治理论

考研政治不需要开始的很早,9月政治的大纲出来之后跟着找到相应的资料,然后把资料一个字一个字的看完,之后肖秀荣的1000题认认真真做两遍,这时候基本就10月初了。

然后找到最新的政治预测题,每一套第一遍精做,按照考试要求来,但是不要写错误点,第2遍的时候,每道题的错误点找到,返回手头的资料中找到相关知识点复习。

我个人在6月开始找到了徐涛去年的考研资料,政治就算有变化,也不会有大的改动,去年的资料,可以解决一些细节问题,认真的学习一遍,不要出现理解不了的内容。然后等着最新的大纲以及资料,找到资料以后,继续学习,跟着自己的进度走就行。

到11月,关注一下当年的热点事件以及国际大形势变化,之后的不用管,因为题已经出好了,加不进去,之前的热点一定要了解,最好能根据自己找到的热点写一些看法。

考研政治可以相信肖八、肖四,但是不要迷信,只背肖八甚至只背肖四完全没办法应对考研的题目,政治没有技巧,背的越是精确仔细熟练,做起题来必然也越是得心应手,政治最大的方法就是背诵。

另外,考研是一个需要沉静的过程,考研期间基本就不要出去玩了,读书的心思不能散,熬过几个月,会收获你所想要的东西

暨南大学中国史专业考研分享?


考研历史材料分析专业学校 材料学专业考研,考那个学校比较好?

暨南大学中国史专业考研分享?

一、择校和定专业

1、择校原因

暨南大学是我高考时的梦校,所以在考研时我就坚定不移选择了报考暨南大学中国史。

2、考研难度

近年暨南大学中国史招生人数呈现扩招的趋势,按照1:1.2的比例录取,考研难度中等。

3、暨南大学中国史考研变化

暨南大学在2020年考研前都是进行的714中国史自命题考试,2020年9月宣布统考后专业课改为313历史学统考。313历史学统考的特点就是命题范围广,考察深度较浅,出题风格吊诡,不按套路出牌。与此相对的,暨南大学划线也从去年的380分之高降到328分,我认为统考后的暨南大学更好上岸。

二、初试经验

1、英语一

首先介绍一下我个人的英语学习情况,四级590分,六级540分,英语水平中等偏上,擅长阅读理解题,英语写作非常弱。在考试时我的做题顺序是阅读—作文—新题型翻译完型。考研英语要避开的坑是朱伟、何凯文和刘一男。

(1)参考书

单词:红宝书

真题:考研真相(讲解非常详细,有每一句真题的解析,适合基础较差的同学),张剑黄皮书(二刷真题时用)

(2)时间轴

2月—6月 ①背单词。每天背一单元的红宝书单词,早上背晚上复习,一直持续到五六月。背单词刚开始是非常痛苦的,刚起步时每天都处于翻书马冬梅合书孙红雷的状态,但一定要坚持下去!单词是考研英语的基础,是重中之重,单词记不住阅读正确率自然也上不去。如果觉得干背书有些枯燥,可以运用不背单词app进行辅助记忆。②语法学习。观看语法课,练习分析长难句,为阅读训练打基础。

6月—10月 ①做真题 这一阶段我开始做近20年来的考研英语一真题,从2000年做起(留下近三年的真题当作最后冲刺阶段的模拟题来做就行)反复做2-3遍。在做真题的过程中准备一个笔记本记录生词,每天及时复习,遇到比较难的真题时看唐迟的阅读课。②背单词。这时有了前期打下的基础,背单词的速度现在大致能做到一天复习两个章节,背单词不能落下,要持续到考前最后一天。③看外刊。因为考研英语的阅读文章多来源于外刊,再加上我个人英语基础较好,所以我在暑假期间平均3天看一篇外刊培养语感。

10月 —11月 ①重复做错误率较高或看不懂的真题。②专攻完形填空和新题型。③背诵和整理英语作文模板。③背单词。

11月—12月 ①卡时间做近三年真题当作模拟训练。②自己写英语作文

12月—考前 ①做近三年真题培养手感。②复习笔记本上的生词。③反复训练自己确保能在三小时内做完一张英语真题。

(3)各题型复习经验

单词 背单词真的非常重要!非常重要!前期不好好背单词后期做真题真的非常痛苦。

阅读 得阅读者得天下!四篇阅读理解题在整张试卷中占有40分的分值,英语阅读做的好不好直接决定了英语能不能过线。考研er们在做阅读真题时一定要注意时间,控制在一篇20min左右。讲解阅读比较好的老师有唐迟和田静。唐迟所讲的做阅读题方法比较偏向于技巧和玄学,田静会带着你比较扎实的分析一篇文章,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做题风格选跟一个老师即可。从我个人经验来看做阅读时千万不能死磕语法!遇到不会的长难句要联系上下文,把握住段落的整体大意,而不是非要去弄懂每一句话的意思。也不需要*其他的英语模拟题,能把近20年真题吃透足够应付考试了。

作文 大小作文在整张卷子中占30分,是既阅读后比较重要的一个板块。作文我用的是英语模板,背诵了四大类型作文模板和一些常用语句及语料库。英语水平比较好的小伙伴可以自己写作文,自写作文的分数还是比套用模板的要高。个人不太推荐很多人在用的王江涛英语作文书,太多人用的模板得分较低,建议自己找小众一点的模板或者自己写。除此之外,建议有时间的小伙伴*本衡水体英语字帖练练字,考场上书面印象分也是非常重要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在考前亲自动手写作文!!写了以后才会发现自己哪里有问题,不提前练习在考场上很难在规定时间里写出一篇好作文。

小三门 小三门分别是完型、翻译和新题型,这三门性价比不高,和别人拉不开太大分数,只要认真背了单词再加上学习一些做题技巧足以不拉分。近年来完型越来越简单,不用花费太长时间在完型的训练上,完型和新题型讲的比较好的老师是宋逸轩。

2、政治

政治在考研这几门课中算是投入少回报高的一门课,政治想要取得高分的关键是选择题,如果考研时选择题能拿到40+那么总分上70分没有问题。

(1)参考书

肖秀荣全家桶

腿姐冲刺背诵手册

(2)时间轴

5—9月 对于各位文科出身的同学来说政治开始的时间不用太早,但对于想拿高分或者政治底子很差的同学来说五六月开始政治的学习时间也足够了。在这几个月主要看徐涛或者是腿姐的网课,看一节做一节的肖1000,在暑假结束时可以过完一轮。

9月—10月 二刷三刷肖1000。

10月—11月 看腿姐的技巧课,我觉得技巧课的帮助还是比较大的

11月—12月 做和背诵肖4肖8,背诵腿姐的冲刺背诵手册,看腿姐的押题课。

(3)各题型复习经验

选择题 ①能够三刷肖1000最后选择题分数都不会低。②看腿姐的技巧课。③做近五年真题感受老师出题的挖坑点都在哪里,感受真题的出题风格,真题还是与肖1000之类的模拟题差别比较大的。④个人不推荐徐涛的习题册和腿姐的选择题书,太难了而且和真题风格差别比较大。

材料题 考研政治共有五个大题。①肖四肖八是必备书,但是肖老给的答案比较难背,我们可以用资料进行背诵。②腿姐的冲刺班课上会教你如何去分析材料,一个大题的答题思路是什么,强烈推荐。

3、历史学综合(313)

专业课313是我复习过程中最痛苦的一科,像饺子馅一样碎的知识点堪称统考地狱。专业课考200分才算得上不拉分。由于暨南大学九月才改为统考,所以我的经验偏向于短期速成,不适用于所有人。

(1)参考书

教材:历史学统考11本:中国古代史教程

李侃的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吴于廑主编的世界史6本

中国史学史

西方史学史

辅导书:弘毅(最大的优点是全面,可用来查缺补漏)

醒吾(名词解释和论述题答题结构与框架非常明晰,建议在考场上答题时也采用书上的结构)、范无聊、仝晰纲紫皮大本(适用于速成选手建立起大致框架)

(2)时间轴

2—6月 阅读中国史课本,边看边做笔记搭建框架

6—9月 结合醒吾与弘毅背诵中国史论述题、二刷三刷中国史课本

9—11月 暨南大学改统考后迅速购*世界史六本边看边搭建框架 结合仝的紫皮大本学习,背诵中国史和世界史论述题

12月 查缺补漏,通过翻阅笔记框架梳理中国史与世界史脉络

(3)各题型复习经验

选择题 近两年统考选择题难度降低,不再像过去几年一样考察书本里需要死记硬背的细碎知识点,改为像高中历史选择题一样考察学生分析能力的材料题型,但分值扩大为一题4分。同学们可以购*一些考研机构出的模拟题训练手感。大家如果专业课有困难的话,也不妨报一个专业课辅导班,比如xxx考研专业课*辅导课程,针对性强,上课时间可以灵活协商,课下还可以免费答疑解惑,对专业课应试备考这块的帮助非常明显。

史料分析题 这一题型比较简单,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备考过程中需要关注史料翻译和句读的训练。

论述题 统考论述题出题向来以邪门著称,喜欢考察你平时完全注意不到的知识点,很少会从论述题书里出原题,所以同学们还是要注重认真阅读课本。如果考试时真的出现了自己不会做的题,一定要遵循两大答题原则:一是脑中构建答题的框架,例如今年难倒许多人的三线建设这道题,我们可以从解释定义、分析背景(政治、经济、文化、内部、外部、主观、客观)、内容、影响(积极与消极)这几方面进行作答;二是扩大思维,尽量将不会的题与已知知识点拉上联系,例如2020真题中分析英国自由贸易这道论述题,我们首先通过时间定位知道英国实行自由贸易的时间在17-19世纪之间,通过回忆所学知识可以想出这一时期英国的主要历史事件是工业革命,能看出英国工业革命与英国自由贸易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然后再从背景内容影响(好与坏)几方面进行作答。

4、考研过程

我的考研之路可以说是非常坎坷,9月考纲大改后面临硬刚统考313还是换一个自命题学校的选择,经过一番短暂的纠结最后还是选择了硬刚313,之前所学的自命题内容几乎全部作废。从今年自命题考生调剂难的情况来看我的选择是正确的,统考是大势所趋,同学们选择统考学校上岸几率会更大一些。10月保研失败退路又被堵死,只能考研。9月到11月冲刺阶段被学校派往外地进行教育实习,实习时每一天都处于崩溃的边缘,白天人多事杂只能在零碎的时间复习考研,晚上熬夜看书到一两点,长期睡眠不足导致脾气暴躁敏感多疑。11月回学校后也是琐事不断,最后克服千难万险终于上岸。我倒霉到家的考研经历证明了努力了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坚持下来就是胜利!

给学弟学妹的建议和鼓励

1、暨南大学确实没有给指定教材,因为它本意是不愿意有流水线出来的那种答案,它想看到的是扎实的史实基础和你独特的个人理解,但我们在备考的时候还是要有一套教材做底本,其他教材做补充,这样比较好建立一套自己的知识体系。

2、暨南大学虽然没给范围,看上去什么都要考,但实际上考的就是基本的大问题和老师近些年关注的特别的问题,比如清华简,辛德勇老师就经常在他自己的公众号上讲,比如去年考的石勒,这是罗新老师那本王化与山险开篇第一章关注的前赵与后赵,再比如去年考的翰林院历史沿革。

是吴宗国主编的那本《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里的内容。

3、阅读论著最好就是做详细的笔记,比如哪些著名的观点出自哪部分,标上页数方便以后写论文时引用或查找。看完一章或者一本书就做一个总结,可以画画思维导图。我自己写的笔记就有三四大本,可能你平时看完就忘了,但做了笔记整理过思维导图,答题时遇到相关的就会突然想起来,下笔如有神助,而且暨南大学答题时有一些学界新观点或者暨南大学老师的研究成果点缀是非常加分的。有些重要论著没时间看不完可以直接找书评,总结里头提到的主要观点就行了。

4、复试前需要提交一篇历史学论文,这个要提前准备,而且关系重大,会影响老师对你的印象。所以论文要多打磨。

5、论著一般陈寅恪,田余庆,祝总斌的都是必读,还有就是吴宗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必须读透,清楚每个制度的源流,因为暨南大学很重制度史,几乎年年都有考。

磨刀不误砍柴工,读完硕士再打工!

四:材料学专业考研,考那个学校比较好?


考研历史材料分析专业学校 材料学专业考研,考那个学校比较好?

一、选择学校的方法

1、与目标专业的匹配

想要知道一个院校是否适合,首先应考虑该院校是否有目标专业,以及目标专业的强弱等。事实上,院校与专业的搭配选择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讲,名校名专业考取的难度很大,就业前景很好;名校一般专业考取的难度较小,就业前景也很好;一般院校名专业考取的难度较大,就业较好;一般院校一般专业,考取的难度较小,就业前景一般;同学们可以参考这些特点,灵活的选择。

同时,考生在选择学校时,要对自己专业进行全国索引,了解它们的排名情况再行定夺。热门专业普通学校,热门学校普通专业都可以多加考虑,毕竟名校毕业后可以凭借它的名声来打响第一炮。相对看来,热门学校的热门专业是挑战系数最高的,也是最困难的。同时,该学校该专业的导师构成也要考虑在内,导师的教育背景、学术方向、科研成就、为人作风等都与学生日后的学业甚至就业前途息息相关,那么考生在选择学校时就要多加一份关注。

2、城市效应

可以说专业和性格都是确定你的方向的问题,学校是决定你能不能考上的问题,同样一个专业,全国那么多学校开设,他的难度可大可小,所以定学校关键看成功率。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我们发现70%的研究生就业是选择本地就业,因此在报考的时候就要认真思考自己毕业盯吵之后是否想留在高校所在地工作。此外,每个城市的高校培养的学生或多或少都会打上当地的烙印,因此当地研招办对于当地的生源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当然每个人也都会有自己钟情的区域,很多考生会选择到一线城市读研,他们认为,大城市上学可以开拓眼界,学到更多知识,还可以感受大城市各种前卫的东西,同时211院校和985院校确实较多集中于大城市。

学校所处区域关系着考生就读期间接触的平台和视界还有将来的就业和发展。当然并不是鼓励大家一窝蜂的挤在一线城市,也是要根据自己的专业情况和发展前景等综合考虑,还是那句话,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3、个人水平

考生要明白,考研不容易,读研的机会成本很高,一定要选一个能够实现个人抱负的大学,这样备考也有动力,读研也有*。

理想的目标院校应该是建立在个人能力与个人抱负的交叉点上。所以建议大家对于考研目标院校的选择一定要量力而行,要确保有机会考上,可以根据自身条件结合预报学校、城市的客观现实冷静剖析,全方位考虑,争取做出最理想、凳知最理性的选择。

二、评价学校的标准

1、院校名气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相对于本科阶段来讲要更深,更细,同学们在某个学科上能否接触到前沿的东西,能走多远,学校的专业实力不可忽视。每年,教育部和有关机构都会公布大学以及各专业的排名。我们可以根据这份排名表直观地看到研招单位的实力。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上目标单位的网站和通过其他渠道来了解学校声誉、历史、学科架构、硕博士导师数量和质量、硕士点和博士点的数目以及开设的年份、学校所在地理区域以及就业情况等等,这些都可以在我们选择学校时作为评判研招单位实力的依据。

学校的综合实力能说明学校的资源、学校可以提供给的一个发展的平台,学校独特的文化氛围,三年的研究生生涯能学到的东西也会截然不同。因此,需要在专业实力和学校综合实力当中寻找一个平衡。

2、学术氛围

对读研来说,学术氛围是非常重要的,读研就是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慢枣则消慢熏陶并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

一般来说,热门院校冷门专业会拥有自己良好的学术传统,在这个学术传统中读书的人会不自觉地烙上这个学校自身的气质与秉性。并且,在热门院校里,会有各式各样的学术讲座,图书馆里会有更丰富的藏书。

对冷门院校热门专业而言,冷门院校的学术氛围是相对不够浓厚的。学术讲座很少,可能在一个学年里也听不到几个学术牛人来讲学,学校里面的图书资料也不够完备,学术资讯会比较闭塞。

3、师资力量

读研是在导师的指导下从事研究活动的,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导师对研究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读研是很讲究师承关系的,好的师资对学生从事学术研究非常有帮助。

一般而言,热门院校里的冷门专业具有不错的师资,这是与热门院校尤其是名校自身雄厚的师资配备紧密相关。考取热门院校的冷门专业,有可能跟随一位很有名望的导师来从事基础性强的学术研究。

对于冷门院校热门专业而言,随着研究生的扩招,很多冷门院校纷纷申请并开设热门专业的硕士点,以吸引更多生源。但是,这些冷门院校所开设的热门专业由于受办学条件的限制,大部分没有很好的师资,尤其是没有名师。因此,冷门院校热门专业的师资相对较弱。

4、就业前景

就业是选择院校必须要考虑的一个因素。同学们在决定了专业后所以奔着名校去就是希望能有一个好的发展。

同学们应摆正心态,立足实际,在就业上理性选择。我们可以把目光放在一些中小的城市,硕士研究生学历在那里会受重视,同样机会就多,成功的机率也大。

通常而言,热门院校看似有着不错的就业前景。俗话说:英雄不问出处。但是这句话其实还有半句没说出来:在成为英雄之前,是要问出处的。

在毕业时参加工作应聘,如果在同一个专业之内进行选择,大多数单位可能会优先考虑热门院校的毕业生。然而,冷门专业的社会需求是比较少的,相反,社会对热门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比较大。因此,热门院校冷门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的情况屡见不鲜,而冷门院校热门专业的毕业生由于社会需求较大,可能会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5、录取比例

同学们参加考研,都希望自己能金榜题名,能否考取是衡量考研是否成功的标志。

报考热门院校的人数是很多的,但应该注意的是,很多人都集中于报考这些热门院校的热门专业。因此,报考热门院校冷门专业的人数可能并不多,录取率可能较高。

相反,对于冷门院校热门专业而言,一方面,同学们会认为冷门院校相对好考;另一方面,大多数同学们选择报考热门专业。这两者结合起来,冷门院校热门专业的报考人数反而可能很多。

6、调剂机会

考研可以在同一专业的不同学校之间进行调剂,也可以再同一学校的不同专业之间调剂,还可以跨院校跨专业调剂。因此,对考研来说,调剂是一个潜在的读研机会。

报考热门院校冷门专业,在同一专业之内,可以获得更多的调剂到非热门院校的机会,甚至也会有调剂到冷门院校热门专业的机会。

对于冷门院校热门专业而言,一般来讲,即使是同一专业,很难调剂到热门院校,但可以调剂到同一院校的冷门专业。因此,冷门院校热门专业的调剂机会相对较少。

总之,学校的选择是一个大工程,不仅重方法,还有一定的衡量标准。希望广大考生慎重对待,理性选择。

河南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历史)考研经验?

一、个人情况介绍

22考研,二战跨考(第一年考的是本专业),所以和一战没什么区别。

我是从八月份开始复习,中途因为一些事情耽误了一些时间,总复习时长差不多四个月。写这个回答的初衷,也是想给刚刚开始或者还没有开始准备考研的学弟学妹一些信心,只要你想考,什么时候都不晚,只要你认真准备,上岸的概率还是很大的。

1. 成绩

成绩不是很高,但我自己是已经很满意了的,毕竟投入和回报是成正比的。

2. 择校原因

总的来说,我选择河南师范大学,有以下几点原因:首先,这是我能力范围内能考上的比较好的院校;其次,因为我是陕西人,陕西离河南比较近;最后,是因为我男朋友在河南工作,在河南读书,可以离他更近一点。我想,每个人在选择院校的时候,原因都是不尽相同的。但是,最应该要做的是,找到非考上不可的理由,这样才会更有动力。

3.  跨考原因

我本科时汉语言文学专业,至于为什么跨考,也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相较于汉语言文学,我更喜欢历史;

第二,之后打算当一名人民教师,所以选择了学科教学;

第三,我拿到了高中历史的教师资格证,以后要是想进教师编,专业不符,所以必须跨专业。

综上,我觉得,是否选择跨专业应该是兴趣和未来职业规划的共同影响。

高考之后填志愿,很多人其实是在什么都不懂的年纪,就要做出影响一生的选择。因此,可能最后的选择,不是自己喜欢的,也可能之前很喜欢,但真正接触之后,发现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样子。

读研,就是给自己又一次选择的机会。跨考,应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不能是一时冲动。

二、备考经验

1.政治

  • 资料:

徐涛的核心考案、1000题(我自己因为是二战,就没有*,按需选择)、腿姐的冲刺背诵手册(或者徐涛的,二选一就行)、肖四肖八、政治刷题小程序。

  • 网课:

徐涛的强化课和腿姐的技巧课

  • 学习安排:

8-9月

听徐涛的强化课,做对应的1000题。

算是基础阶段吧,每天不用安排太多的时间,1-2小时就足够了。

10-11月

这个时期,以选择题为主,可以二刷1000题,也可以用刷题小程序刷其他老师的题。做选择题的时候可以在冲刺背诵手册上做一些错题笔记。有时间的话,也可以看一下腿姐的技巧课,有很多实用性的技巧。

12月

就是冲刺阶段了,这个时候就要开始重视材料题了,而且复习的时间也应该有所增加。肖四肖八是必做的,肖八的大题可以不用背,只看看马原的部分就行,肖四的大题是一定要背的,同时可以参考腿姐的最后十道题。

我自己的话,是只背了肖四,没有*题,都是用刷题小程序刷选择题。后期在零碎时间,可以听腿姐的带背。

政治其实拉不开分,但是是唯一一个能在短时间提分的科目。

政治的重点是选择题,得选择题者得天下。大题只要背了肖四就基本差不多,当然,也不能机械的背,你得你知道他的内在逻辑,以及这些话语还可以答什么题。

还有就是政治的真题参考意义不大,每年的真题都是和当年的时政紧密相关的,重点是各个老师的预测题。

2.英语

因为我英语基础比较薄弱,所以我在英语上花的时间是最多的。

  • 单词:

我用的是APP背的单词,没有*单词书,结合着其他有真题的英语APP,因为开始的比较晚,就只背了真题中不会的单词,也没有看单词课。

单词是一切的基础,当你掌握了足够的量,就会发生质变。我背单词一直用的是背单词的app,搭配其他的,可以大大的提高学习的效率。因为开始的比较晚,我就直接开始做真题了。

  • 阅读:

前期看了田静的语法课,之后是唐迟的阅读课,逐篇解析和阅读技巧课都有看。后面背的单词多了之后,效率也高了不少,开始一天一篇,后期还有时间可以二刷。

  • 作文:

作文看了石雷鹏,最后用他的方法,总结了两页的模板,真的很实用。

  • 完型+翻译+新题型:

网课翻译看了唐静,新题型是张琦,完形是易熙人。但其实因为时间不够,就只看了一点点,并没有全部看完。完形,翻译,新题型的话,英语二相对来说挺简单的,不看网课也可以,只要掌握足够的单词,稍微了解一下技巧,最后都是可以取得不错的分数的。

  • 时间规划:

8-10月

这个阶段,重点就是背单词和做阅读。*了历年真题(因为有电子版的解析,就只*了真题,一份九块九,*了两份,一份用来二刷),阅读的手译本。

因为我基础比较薄弱,刚开始的时候是每两天一篇阅读,第一天逐句翻译,积累生词,第二天看解析、答案和唐迟的逐篇精讲以及背第一天的单词,之后背的单词多了,就可以做到一天一篇。同时,看田静的语法课,因为时间还是比较紧张的,很多时候是同时进行不同的内容。

每天用在英语的时间大概是四五个小时。这个时间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做调整的,如果基础比较好,完全可以少花一点时间在英语上,毕竟英语能提高的分数的上限不是很高。

11月

这个时候就得抓紧时间开始作文了,听网课之后,一定要总结自己的模板,再就是完型翻译新题型。阅读开始二刷,英语二的真题没有英语一多,学有余力也可以做做英语一的真题,还有就是最后一定要留几套真题模拟,全真模拟。当然,单词还得继续背。

11月底-考前

根据自己留的真题数合理安排模拟的时间。我是留了四套题(最近四年的)在11月底就开始模拟了。每周做一年的,第一天全真模拟,剩下五天时间,一天一篇阅读,一天其他题型。模拟的时候最好是作文翻译都写,做的时候一定要计时,我是精确到每个题型用了多长时间都有计时,这样能很明确地看到自己的不足,也可以只记总时长。

还有需要注意,与政治相反的是,英语不需要做模拟题!真题就够了,任何模拟题都达不到真题的质量。

3.教育综合333

因为是跨专业,所以这个对我来说知识点还是挺陌生的,用的时间也挺长的。

  • 资料:

我自己是*了很多资料的,但其实需要用的资料不需要很多,资料太多根本看不完,资料在精而不在多,重点是背诵。

总的来说,只需要一套基础知识的解析,和背诵的框架笔记,还有院校的真题就行。

我用的是凯程的应试解析,也可以选择Lucky学姐的,二选一就行,没必要都*。背诵资料是自己在网上找的电子版打印的。

  • 时间规划:

总体复习规划就是看凯程的强化班,对应应试解析过一遍知识点,建议看课的过程中就可以进行背诵,时间充足的也可以看一下课本,之后就是背诵了。

以下是我自己复习的时间安排,仅供参考:

8-9月

看凯程的强化班,对应应试解析过一遍知识点,适当的开始背诵。

10-11月

第一遍的背诵。

背诵的时候不要用之前的资料,之前的资料知识点太多,根本背不完的。可以自己整理框架笔记,也可以直接在网上购*或者寻找免费的资料背。我最后用的是网上找的差不多的资料打印出来背的,类似于框架笔记。

12月

第二遍背诵。因为时间关系,差不多十月底才开始背,所以没有很充足的时间来背诵,最后我只背了两遍。如果时间充足,尽量可以多背几遍。

其实没有特定的时间规定几月该干什么。什么时候开始背,背几遍,都是没有规定的,这取决于你时间的多少,背诵效率的高低等等。

背诵也一定不能是死记硬背,这样会很痛苦,我用的比较多的方法是框架法,从宏观到微观,根据真题去背,重点内容一定要背熟,相对不重要的就可以大概了解。短时间内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所以一定要分清主次。

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是,一定要研究真题!!!确保真题出现的知识点都掌握,而且根据真题是可以看出来哪些是重点的。河师大的真题重复率很高,我就是因为觉得一道论述题不可能再考了就没背,结果它又出了,真的是血泪教训。

  • 861中国古代史

河师大只考古代史,内容相对还是比较少的。在复习的过程中也会更容易一些。

资料:我只*了课本和长孙博的中国史部分。

时间安排:

和333差不多,总体复习规划就是看唐宋的网课,对应课本过一遍知识点,之后就是背诵了。

我开始的时间是比较晚的,9月份才开始,一是因为觉得知识比较少,前期将重点放在了333上;二是当时还没有彻底的确定院校。333是都要考的,专业课二每个学校的差别还是很大的,有的学校考的是历史教学论,就迟迟没有开始。

9-10月

个人是比较喜欢看网课的方式,就看着唐宋网课过了一遍课本,如果不喜欢也可以不看,看课本也一样。

过一遍知识点,之后的背诵就会更轻松一些,尤其是跨专业的,就算是本专业,也建议过一遍,相当于回忆了一遍知识点,对之后的背诵会有很大的帮助。

11前半月

这个比较特殊,是又看了一遍长孙博的书,还没有背。主要是因为,书是依据名词解释和论述题编写的,对书也不是很熟悉,就没有开始背。(建议尽量还是早点开始背,不然真的会背不完)

11-12月

这个时间点是已经比较晚了的,因为时间问题,我只背了带星号的,而且最后论述也没有背完。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背更多的内容,多学点总是没有坏处的。

背诵的重点是背名词解释,几个名词解释加起来就可以是一道论述题,论述题更多的是了解答题思路。

还有一点就是要有整体意识,对古代史的脉络要梳理清楚,河师大的题大部分都是比较常规的,题目也比较大,只要有清晰的脉络,多少都是可以答出来点的。

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听书软件找到长孙博的音频,每天在零碎时间听听,磨耳朵,多少会有点印象,而且也有助于背诵。

同样的这也是我自己复习的时间安排,仅供参考,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

三、写在最后

这个经验相较来说,更适合短期的备考。所以有一些针对短期备考应该注意的点想说一下:

  1. 一定要做计划,计划具体到每天的内容,不需要具体到时间点,太细了反而完成不了。至少每月,每周要有一定的计划。当你有了计划,你会清楚的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而不是每天盲目的学。

2.*力差的可以适当的使用专注类的app,根据个人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就行,这样可以清楚的看到自己每天学了多长时间。看着自己每天的学习时长,会很有成就感。

3.可以适当的放松,不要因为觉得自己开始的晚了,就不给自己放松的时间。我自己是没有固定的时间的,比如一周休息一天这样,是啥时候觉得学的累了,学不动了,就会给自己放一天假,调整一下状态。放松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平时晚上也可以选择去操场跑步,放空自己。

4.关于心态:一定要坚信自己能考上,当然在这过程中,焦虑也是正常的,学习是缓解焦虑最好的办法。当你焦虑的时候,就学习,学一会儿学进去之后就会忘掉焦虑。

5.关于学习时间和时长:比较建议的方式是基本以考试时间为主。我之前是早上学333,下午学英语,晚上学861,政治就在中午和下午吃完饭后学一段时间,后期政治学习时间也有所调整。这些也是可以根据自己的状态,知识掌握情况做调整的。

6.不管备考的时间多么紧张,还是要脚踏实地,认真复习,不要因为时间不够,就贪多贪快,一口吃不成胖子。

7.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不要完美主义!在有限的时间,要想复习效果最大化,一定是要有所取舍的。

分享我很喜欢的一句话:不要高估你的能力,也不要低估你的潜力!

欢迎报考河师大!

以上就是学历无忧小编整理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内容敬请关注学历无忧。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TAG:
本文标题:考研历史材料分析专业学校 材料学专业考研,考那个学校比较好?
wap地址: https://m.xueli.cn/newsdetail/233468.html

与“考研历史材料分析专业学校 材料学专业考研,考那个学校比较好?”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