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在职研究生 > 招生专业

材料结构考研学校排名山西 考研的时候有些学校的专业科是846材料力学或847结构...

一: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考研方向

关于考研方向各大院校略有不懂,你可以登录各大院校研究生院看看招生专业目录就比较清楚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的考研的一级学科有080500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研究方向主要有高分子合成与改性、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化与功能化、功能材料模拟、设计及合成等方向,根据不同的院校研究方向各不相同。 考研的话先看开设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排名比较靠前的学校吧。 一、工科: 偏合成的:浙江大学(国内高分子鼻祖,尤其在合成方面)、华东理工、北京化工大学清华大学; 偏加工和应用的:四川大学、华南理工、东华大学(原中国纺织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理科: 偏合成的:北京大学; 偏性能形态研究的: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 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就业前景分析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排名一览表 【北京市】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化工大学 【天津市】天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 【山西省】太原理工大学 【辽宁省】大连轻工业学院、沈阳化工学院大连理工大学 【吉林省】吉林大学 【黑龙江省】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 【上海市】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 【浙江省】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 【山东省】山东大学青岛科技大学 【湖北省】武汉理工大学 【广东省】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 【四川省】四川大学 三、理论高分子搞的比较好的是北大、浙大、吉大,各有各的长处;中科院系统的研究所的高分子专业也都不错,华南理工实际应用搞的非常好,和国内一些企业有很多技术合作。青岛科技大学的橡胶国内一流。南开的功能高分子不错。西北工大的复合材料很牛!北化据说是全国高分子的龙头,高分子的加工机械很厉害,有些人物。理论研究方面,复旦的高分子物理与化学是非常好的。 四、基本上211,985的重点高校都可以选择,毕竟高分子是理工科院校普遍都开设的专业,如果想要有更好的前景,建议结合所学的方向与兴趣、城市等因素综合选择。 五、想考好一点的就选浙大,复旦大学,川大,吉林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华南理工,华东理工,武汉理工! 六、考研也比较容易,工科材料的分数都不高。包括中科院化学所。考研最重要的专业课有物理化学和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有机化学(看学校)。考工科的话是数学二 +一门专业课,考理科的话是两门专业课。高分子最牛的是四川大学,华东理工,北京化工都不错。数学基本都是数二,只有清华是数一。 七、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个理工科结合型的工科专业,由传统的冶金学同陶瓷工程学、凝聚态物理学、化学等学科汇集而成。计算机的半导体材料、信息高速公路的光导纤维、高楼大厦的土方木石、火箭导弹的耐高温材料、金属与非金属材料、纳米材料、核材料……都是材料学的学科范围。各个院校在该专业的侧重点和人才培养的目标上有较大的差异。 华南理工大学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材料学专业和材料加工工程专业为国家重点学科,新型高性能与功能材料专业也是其大有潜力。 浙江大学培养的是研究型人才,以高新技术材料为特色,设高性能结构材料设计方向、光电信息功能材料方向、材料加工过程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智能化控制方向,分别隶属于材料科学系、信息功能材料系和材料工程系。 天津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我国材料领域学科门类最齐全的学院之一。 北京化工大学的材料学是国家重点学科。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传统强项。碳及复合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金属材料防护学科在全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吉林大学的材料加工工程为国家一级学科。值得一提的是,吉林大学的材料学专业围绕汽车工业领域组织教学。在超塑性与塑性精密加工、汽车用铸造合金新材料及其精密成型、汽车关键件精密塑性成型工艺与设备、汽车现代焊接成型与控制、材料的宏观和微观结构层次上的各种测试、分析、表征方法研究等方面优势十分明显,显示出汽车城的特色。 注:材料学要求扎实的物理、化学基础和专业理论,并且其极高的科技含量决定了本科毕业生还需要进一部深造,并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丰富和提升自己的能力。 希望对你有用!祝你成功!

二:考研b区有哪些学校


材料结构考研学校排名山西 考研的时候有些学校的专业科是846材料力学或847结构...

考研中B区指的是:新疆、内蒙古、广西、海南、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地区的大学。
材料结构考研学校排名山西 考研的时候有些学校的专业科是846材料力学或847结构...

以下是B区知名度比较高的大学:

1、内蒙古:内蒙古大学

2、广西:广西大学

3、海南:海南大学

4、贵州:贵州大学

5、云南:云南大学

6、西藏:西藏大学

7、甘肃:兰州大学

8、青海:青海大学

9、宁夏:宁夏大学

三:考研的时候有些学校的专业科是846材料力学或847结构...


材料结构考研学校排名山西 考研的时候有些学校的专业科是846材料力学或847结构...
就是你可以考其中的任意一门,我去年考桥隧专业就是在结构力学和土力学中选一门,选择时最好考虑你准备选的研究方向,研究方向你可以根据你想报考的导师他的情况及你个人兴趣来定,当然,你也可以考你强的那门。数字只是这门课的代码。

四:辩题“大学生就业压力大不利于成才”辩词及论据 - ...


材料结构考研学校排名山西 考研的时候有些学校的专业科是846材料力学或847结构...
呵呵,我也在准备这个辩题。 先给你一些视频材料 国际大专辩论赛 顺逆境是否有利成才 http://video.sina.com.cn/v/b/31817875-1728558190.html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c5Njk1ODg=.html 就业压力大是否有利于成才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7Im_PUTWfv4/ 然后下面就是相关的材料 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原因何在? “博士生一走廊,硕士生一礼堂,本科生一操场。一个招聘人数不多的岗位,前来应聘的常常有上百个研究生或是上千个本科生。”这是一位女大学生对某大城市招聘会现场的描述,当今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近几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大幅度增长,因而有人就认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是 高校扩招 惹的祸,仔细分析,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前几年我国 高等教育 规模有较快的发展,这是在长期坚持内涵发展基础上实现的,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对国家、对民族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21世纪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各国都在努力培养和挖掘人才,以便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占据制高点。对于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大国而言,人才资源是我们唯一可以依靠的在未来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本钱。但是,中国目前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5%左右,远远落后于 发达国家 ,如美国是35%,日本是23%。同时,接受高等教育也是广大 人民群众 的热切企盼,他们知道,知识就是力量,教育改变命运。不上大学也是要就业的,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如果没有经过高等教育阶段的文化、技能培养,在今后,他们的就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困难。 事实上,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度的增加,是受社会的整体就业环境影响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的这几年,恰好是我国总体就业矛盾加剧的几年,新生劳动力就业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尖锐。来自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数字表明:虽然2006年城镇安排就业人数创纪录地突破1000万人,但依然还有1400万人待业。2007年可提供的就业岗位总计也只有约1200万个,但新增就业人数达到2400万人。这样一来,劳动力供给严重大于岗位需求,大学毕业生就业空间也必然受到挤压,适合他们的岗位也就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原因还在于区域发展差距以及 城乡二元结构 而导致的结构性矛盾。它表现为“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事儿多的地方人少,人多的地方岗位少”等等现象。一方面,由于区域和城乡之间的鸿沟,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时更多地考虑城市和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众多的毕业生竞争有限的岗位,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国家人事部公布的数据表明,2005年仅北京、广州、上海、深圳4个城市就接收了15个省市10.9%的大学生。另一方面,广大欠发达地区和基层普遍缺乏人才,急需智力投入和支持,但由于分配制度、用人制度、户籍政策、保障制度、编制数量、经费困难等方面的影响,毕业生即使想到这些地方去就业也往往难以落实。这就在客观上造成大学生到西部、到基层就业的空间狭小、渠道不畅,也加剧了毕业生就业的困难。 同时,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也与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有一定关系。有的高校在招生中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不能敏锐地感知社会需求的变化,从而相应地调整优化专业设置;一些地方高校在扩招后投入跟不上,办学条件相对落后;一些学校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人才培养不能完全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等等。 另外,社会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观念更新滞后。许多人认为上了大学就是“鲤鱼跳龙门”,身份改变了,一定要找个好工作才算就业;很多家长认为,大学毕业生干具体工作就不算体面就业等。导致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就业预期较高,不能适应 就业市场 的需要。许多大学毕业生宁肯“漂”在大城市,也不愿到地方、到基层、到中小城市就业。就高不就低的结果进一步加剧了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 令人欣慰的是,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之下,上述问题正在逐步得到改善。 如何帮助大学毕业生跨过就业这道“坎”? 据 《北京青年报》 报道,北京市今年有近2万名高校毕业生报名竞争3000个“村官”名额,毕业生可自愿报名到京郊农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山西省今年也招募了8000名“ 大学生村官 ”,报名的大学毕业生达到8万人。这是各地根据中央印发的《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出台的鼓励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重要举措,也架起了大学毕业生走向基层广阔天地的桥梁。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引起了党和*的高度重视。为帮助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从中央到地方,从有关部门到社会各方,都在齐心协力,想方设法促进就业。国家和有关部门先后出台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打破了 计划经济体制 下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诸多限制和束缚,着重建立起允许并鼓励大学毕业生合理流动就业的制度环境,积极引导和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建功立业,加快完善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务的体系。如近年来实施的“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 三支一扶 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岗计划”、高校毕业生 就业见习 制度、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 零就业家庭 毕业生保底就业等政策措施,实实在在地拓宽了毕业生就业的空间。 尽管如此,还要看到,当前形势下,大学毕业生就业还面临着很多新的困难和问题。大学毕业生就业是一个牵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复杂的社会工程,跨过就业这道“坎”,需要*、学校以及整个社会的积极促进、大力配合,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多措并举、多管齐下。 从*来讲,要采取更加积极的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政策。*要通过宏观调控这只“手”,为毕业生就业营造良好的制度性、政策性环境,出台更加积极的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大力深化户籍、人事和用工制度的改革,切实加强政策之间的协调性和配套性;要通过发展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增加就业岗位,积极开发和创造适合大学毕业生就业的 公益性岗位 ;要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等“杠杆”,使各类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成为吸纳大学毕业生就业的“蓄水池”;要通过创业教育、政策扶持和项目指导,激活大学毕业生的创业热情和创业才智;要通过完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为大学毕业生求职就业提供更加热情、周到、高效的就业服务和帮助。 从高校来说,要把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摆到学校工作更加重要的位置上。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明确不同层次高校的办学宗旨和目标,高校要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和就业市场的变化,加大学科和专业结构调整力度,坚持年度招生计划与毕业生就业率适度挂钩,逐步实现由人才供给导向型向就业需求导向型的转化。进一步整合和优化教育资源,着力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全面落实就业的“一把手”工程,确保就业指导服务在机构、人员、经费上的“三到位”,健全就业工作体系;要普遍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对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提高就业指导的“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水平,努力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力。 此外,从用人单位和社会各方面来看,也有责任为大学毕业生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目前,人才市场上很多用人单位都要求有工作经验者优先,明确表示不考虑 应届毕业生 或者不要女生。用人单位存在的这种错误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毕业生就业。因此,用人单位应该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念,消除性别、学历等偏见,完善用人机制。此外,广大学生家长和社会各方也要正确看待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更新就业观念,帮助大学毕业生合理确定就业期望。新闻媒体也要通过开展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报道活动,为大学毕业生就业营造有利的舆论环境,不要盲目炒作,*“就业恐慌”,以免加重大学毕业生的心理负担。 当代大学生应树立什么样的择业观? 小刘是辽宁省某重点高校的毕业生,三年前大学毕业后,一心想留在大城市,结果在连续考研失利、求职碰壁后,最终回到自己家乡的小县城,在一家事业单位找到了一份工作。因为英语好,计算机熟练,没多长时间,小刘就在工作中挑起了大梁,工作自信而快乐。观念一变天地宽。目前,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像小刘一样,在基层找到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择业观是职业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择业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前,随着家庭对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投资日渐增大,对子女就业的期望值也相应提高。但是很多大学生对人才市场用人标准和自身条件都不是很清楚,在择业观念上有一定的盲目性。只是一味地追求“我想干什么”,而不考虑“我能干什么”,导致在求职时四处碰壁。因此,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题,也要求大学毕业生自身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要把正确的职业理想与务实的就业定位结合起来。每个大学毕业生都有自己的职业理想,希望找一个满意的职业,作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平台。对此,我们应予以充分的肯定。但这种职业理想应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如果像有些毕业生坚持“非高薪不干,非大企业不进,非省会城市不去”的择业观念,那恐怕在现实中往往会碰壁。无数的事例说明,只有把自己的理想与国家、社会的需要统一起来,把个人的就业选择同现实的条件结合起来,职业发展才有现实的基点,理想的实现才有可靠的平台。 在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的今天,大学毕业生不能有盲目的优越感,一定要有务实的就业定位,切忌自设“藩篱”,只盯着大城市、大机关、大企业不放,要积极到祖国最需要的基层、西部去,在这片孕育着无限生机和希望的沃土上,接受锻炼、增长才干、实现理想、成就事业。 要有科学的职业规划。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条件,及早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增强就业和创业能力,对于大学生将来能否顺利就业非常重要。对很多毕业生而言,与其说是“就业困难”,不如说是“就业迷惘”,对自己的未来发展缺乏科学规划,这往往也成为他们面对就业压力时感到手足无措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次调查显示,62.2%的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和职业生涯没有规划,32.8%的不明确,只有4.9%的有明确的设计。俗话说,机会总是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人。大学生将来要找到理想职业,首先要未雨绸缪,及早明确职业目标,提前做好职业规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储备和社会实践;同时,要通过科学的认知方法和手段,对自己的兴趣、气质、性格和能力等进行全面正确分析,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努力使自己的“长板”更长,把“短板”补长。此外,“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不懈地沿着目标前进,就必然会获得成功。 要有良好的就业心态。就业本身就是一种竞争。由于大学毕业生年轻,往往有急于求成的心理。一旦在就业中遇到挫折,很容易意志消沉,一蹶不振。因此,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对于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也很重要。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毕业生要充满自信,勇敢地去面对竞争,既不能妄自菲薄,缩手缩脚,不敢“推销”自己;也不能狂妄自大,对单位挑三拣四,最终“高不成,低不就”。要清楚地认识到,求职遇到的困难、挫折、委屈是暂时的、在所难免的,一味的抱怨解决不了问题,关键是对待挫折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摆正位置,调整心态,变压力为动力,使自己能从容、冷静地面对就业这一人生重大课题,并作出正确、理智的选择。 此外,还要有创业的精神和准备。目前,发达国家大学毕业生创业率在20%至30%,而我国仅为1%至2%。勇于创业,既是就业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方式,也是实现大学毕业生人生理想的一条捷径。要进一步完善鼓励大学毕业生创业的法律和政策,加强对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指导和技能培训,努力给大学毕业生创业提供更有利的条件。 有句话说得好:“理想的翅膀应插在现实的身上,离开了现实的躯体,理想只是一堆零乱的羽毛。”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认识到,“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劳动最光荣”。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只要我们大学毕业生能够转换思维,改变观念,就业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我们的理想也一定会飞得更加高远! 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原因何在?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不仅是一件关乎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大事,更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那么到底怎样看待大学毕业生就业难这个社会性问题呢? 近几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大幅度增长,因而有人就认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是高校扩招惹的祸,仔细分析,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前几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有较快的发展,这是在长期坚持内涵发展基础上实现的,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对国家、对民族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21世纪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各国都在努力培养和挖掘人才,以便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占据制高点。对于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大国而言,人才资源是我们唯一可以依靠的在未来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本钱。但是,中国目前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5%左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如美国是35%,日本是23%。同时,接受高等教育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企盼,他们知道,知识就是力量,教育改变命运。不上大学也是要就业的,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如果没有经过高等教育阶段的文化、技能培养,在今后,他们的就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困难。 事实上,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度的增加,是受社会的整体就业环境影响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的这几年,恰好是我国总体就业矛盾加剧的几年,新生劳动力就业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尖锐。来自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数字表明:虽然2007年城镇安排就业人数创纪录地突破1200万人,但依然还有2400万人待业。2008年可提供的就业岗位总计也只有约2100万个,但新增就业人数达到3200万人。这样一来,劳动力供给严重大于岗位需求,大学毕业生就业空间也必然受到挤压,适合他们的岗位也就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原因还在于区域发展差距以及城乡二元结构而导致的结构性矛盾。它表现为“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事儿多的地方人少,人多的地方岗位少”等等现象。一方面,由于区域和城乡之间的鸿沟,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时更多地考虑城市和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众多的毕业生竞争有限的岗位,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国家人事部公布的数据表明,2008年仅北京、广州、上海、深圳4个城市就接收了15个省市16.9%的大学生。另一方面,广大欠发达地区和基层普遍缺乏人才,急需智力投入和支持,但由于分配制度、用人制度、户籍政策、保障制度、编制数量、经费困难等方面的影响,毕业生即使想到这些地方去就业也往往难以落实。这就在客观上造成大学生到西部、到基层就业的空间狭小、渠道不畅,也加剧了毕业生就业的困难。 同时,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也与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有一定关系。有的高校在招生中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不能敏锐地感知社会需求的变化,从而相应地调整优化专业设置;一些地方高校在扩招后投入跟不上,办学条件相对落后;一些学校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人才培养不能完全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等等。 另外,社会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观念更新滞后。许多人认为上了大学就是“鲤鱼跳龙门”,身份改变了,一定要找个好工作才算就业;很多家长认为,大学毕业生干具体工作就不算体面就业等。导致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就业预期较高,不能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许多大学毕业生宁肯“漂”在大城市,也不愿到地方、到基层、到中小城市就业。就高不就低的结果进一步加剧了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 过度的压力会导致人情绪焦虑,会影响判断,对健康不好。 而且大学生社会经验不丰富,会产生悲观情绪,得抑郁症甚至自杀~ 还有么,对学习产生负面影响,走上歪路。 压力大的学生往往是身家一清二白,没有人脉,会对一些社会不公平现象产生负面情绪。 心理素质不好的会一蹶不振。 为了找到工作从事不喜欢或不擅长的职业,在职场上遇到一些不公平待遇也不会*,产生恶性循环。 广东省一项针对大学生压力状况的最新调查表明,一般大学生压力主要来自自我认知、竞争、学习、就业等方面,其中自我认知带来的平均压力最大。而且男生在自我认知上产生的压力显著高于女生。 据了解,这项调查是通过随机抽取广州市六所大学的300名大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在大学生当中,自我认知带来的平均压力最大。专家表示,这是由于大学生处于青年中期,自我认知处于初步形成的时期。在校大学生对自己的大学生生涯和未来的发展都有一个预期的目标,在这方面男生的压力一般都高于女生。 调查还显示,女生因外貌身材而产生的压力显著高于男生。家庭给独生子女带来的压力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相反,经济问题给非独生子女带来的压力显著地高于独生子女。但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压力方面没有显著差别。从调查显示的结果来看,竞争为大学生带来的平均压力处于第二。其次是学习压力、就业压力,而突发事件、外貌、恋爱等对大学生来说,带来的压力相对比较小。 学生心理压力大,学业负担重,心理素质差,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在“你觉得目前你班多数同学哪些方面压力最大”题目中,绝大多数学生认为“作业多、考试多、按成绩排名次,考试后让家长签字,造成的学业压力、精神压力大”。在“目前你最苦恼的事”一题回答中, 27% 的学生认为“不能被家长、老师、同学理解”; 20% 的学生认为“学业无成,也没有什么特长”; 49% 的学生认为“学业压力大,无法展示自己的特长,自己支配的时间太少”;还有 4% 的学生认为“家庭环境不好,没有人关心”。 虽然大学生压力来自多方面,但研究表明,每个时期压力源中总有占主要地位的压力,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大学生每个时期内都有自己的人生任务。 关联分析表明经济压力与年级因素的关联度最大。因为年级是不断变化的,所以经济压力也是不断变化的,这在图2中表现的很明显,以大一为参照点,后三个年级经济压力均有明显的上升。这与实际生活也是相吻合的,即大学生初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随着自身的独立,经济独立是必然要求,因此到大学生中后期经济压力增大。从整个大学生时期的压力关联分析来看,学业事业压力是大学生压力源的主要方面,这也说明大学生的学业事业成就动机一直比较高。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TAG:
本文标题:材料结构考研学校排名山西 考研的时候有些学校的专业科是846材料力学或847结构...
wap地址: https://m.xueli.cn/newsdetail/161648.html

与“材料结构考研学校排名山西 考研的时候有些学校的专业科是846材料力学或847结构...”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