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自学考试 > 自考备考

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各章节详细笔记

今天,学历无忧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各章节详细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广大考生,一起来了解下吧!
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各章节详细笔记

近代史纲要复习,先分专题,*战争,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以及中国新*主义革命。然后每一块里面,看他们的起源背景,发展过程,失败或是成功的原因,以及它们给我们革命带来的哪些经验和教训和其中发生的比较出名的历史事件。

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中国与帝国主义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中英《南京条约》,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其中,中英《南京条约》是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通过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英国等西方列强破坏了中国的*和领土完整;破坏了中国的领海*;破坏了中国的司法*;破坏了中国的关税*,等等。

▲这些*都只是部分破坏,而没有完全丧失

3.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原因:一方面,*战争以后,中国已经丧失了完全独立的地位,在相当程度上被殖民地化了。另一方面,由于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大国,特别是中国人民顽强、持久的反抗,同时也由于帝国主义列强间争夺中国的矛盾无法协调。

4.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社会的原因:第一,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门户,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之中,给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造成了某些客观条件。第二,西方列强并不愿意中国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这样,中国的经济既不再是完全的封建经济,也不是完全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了。

*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两半社会,《辛丑条约》以后,中国正式沦为两半社会,注意两者的区别。

5.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一,资本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勾结,成为资本一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化的严重障碍;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但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第五,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第六,在资本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过着极端贫困及不自由的生活。

两半社会的特征可以概括为:政治半殖民地化;经济半封建化;社会不平衡化。

近代中国的国情既可以表述为“半殖民地半封建”,也可以表述为“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

6.近代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第一,地主阶级——官僚地主、城居地主、资本家;第二,农民阶级——向贫农或雇农转化,有些成为产业工人的后备军;第三,工人阶级——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第四,资产阶级——一部分是官僚*办资本家,另一部分是民族资本家。

注意,“小资产阶级”不是“资产阶级”,属于劳动人民。

7.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8.近代中国社会的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以及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

1.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2.边疆危机:英国从印度侵入西藏,又从缅甸入侵云南。法国则从越南侵犯广西。俄国从中亚入侵新疆。日本吞并琉球、侵犯中国台湾。

3.三国干涉还辽:俄、德、法。

4.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根本原因是社会制度腐败;重要原因是经济技术落后。

注意:“根本原因”是第一位的原因,出了“根本原因”以外,其他的都叫“重要原因”。

5.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6.在《海国图志》中,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7.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人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同时也要求吸纳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

8.严复写了《救亡决论》一文,响亮地喊出了“救亡”的口号。甲午战争后,严复翻译了《天演论》,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

9.孙中山在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太平天国运动

1.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一方面是税负加重;另一方面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解体。

2.洪秀全率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太平军所进行的战争,是一次反对清*腐朽统治和地主阶级压迫、剥削的正义战争。

3.《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它实际上是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进步性: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

局限性: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并未付诸实施。

4.《资政新篇》开始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它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但是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未能付诸实施。

5.天京事变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6.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的统治根基;第二,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第三,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第四,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第五,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

7.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是:第一,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具体表现为:①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②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③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第二,太平天国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第三,太平天国也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第四,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洋务运动

1.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首先是为了镇压农民起义;同时也为了加强海防边防,发展本集团的军事实力。

镇压农民起义是第一位的原因。

2.洋务派的纲领(指导思想):所谓“中体西用”,就是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

3.洋务运动的目标:“自强”、“求富”。

4.洋务派首先兴办企业。

军用工业:上海江南*总局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是当时国内最大的造船厂、天津机器局、湖北枪炮厂。

民用企业(采用官督商办的方式):最重要的官督商办企业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基本上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

5.创立新式海军:北洋水师是清*的海军主力。

6.创办新式学堂:翻译学堂、工艺学堂、军事学堂。

7.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第一,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第二,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第三,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8.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主要是: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阶级局限性);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戊戌维新运动

1.戊戌维新运动兴起的原因:第一,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第二,甲午战争的惨败,造成了新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新的民族觉醒;第三,在内忧外患的冲击和中西文化的碰撞过程中,人们逐步形成了一个共识,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

2.维新派的活动:(1)向皇帝上书:公车上书;(2)著书立说:《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3)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4)办学会: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5)设学堂:广州万木草堂、长沙时务学堂;(6)办报纸:上海《时务报》、天津《国闻报》以及湖南的《湘报》。

3.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内容: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本次辩论的评价: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这场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注意:近代史上的两次辩论需要比较起来考察。

另一次是维新派和革命派的辩论:第一,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这是双方论战的焦点;第二,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第三,要不要社会革命。

本次辩论的评价:暴露出革命派在思想理论方面的弱点:对“革命是否会招致帝国主义干涉”的问题不敢做出理直气壮的正面回答;所说的“国民”,主要还是指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而不是广大的劳动群众;反映了他们对地主阶级的妥协态度。

4.对戊戌维新的评价:进步性——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局限性——政令和措施并未触及封建制度的根本,所要推行的是一种十分温和的改良方案。

5.戊戌维新的结果: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同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除京师大学堂(北大前身)被保留下来以外,其余新政措施大都被废除。

6.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7.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首先,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其次,维新派的局限性(表现为一是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二是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三是惧怕人民群众)。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TAG:
本文标题: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各章节详细笔记
wap地址: https://m.xueli.cn/newsdetail/16265.html

与“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各章节详细笔记”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