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百科 > 高考百科

历史高考论述题2024 高考历史论述题的练习题,不要选择题

今天学历无忧小编整理了历史高考论述题2024 高考历史论述题的练习题,不要选择题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大家。

一:本文目录一览:


历史高考论述题2024 高考历史论述题的练习题,不要选择题

高考历史特点类解题技巧


历史高考论述题2024 高考历史论述题的练习题,不要选择题

高中历史选择题答题窍门 1.排除法 在不能确定正确选项或对考察的知识模糊不清的情况下,可以用此法逐一排除不正确的,缩小选择范围,从而确定正确选项。 2.简化法 为了增加难度,有一些题目的中心词或限制词有意扩充、复杂化,使学生在答题时要绕几个弯。这时,我们就需要将复杂的题目简化,可以像做语文一样,划出题目的主、谓、宾,依据这些关键词来分析被选项。 3.作记号法 题目常出现的词有“最┄、特点是、含义是、原因是、变化有、影响有、”等等。做题时要将这些词作一个记号,提醒思考时注意审题的方向。 4.替换法 有的题干中的词是我们平时没有考虑过的,一时不好想,可以找一个接近的词替换一下,便于思考,如“功绩”可换成“积极作用”,“重大举措”可换成“重大措施”。

高中历史答题方法(一) 审题方法第一,明确题目结构中答题项、主干语和条件限定语。答题项是指答案包括的内容和项目,主干语是选项论述的直接对象,条件限定语是对回答内容的各方面限定,包括时间、地点、空间、人物、设问角度。第二,搞清时空范围。根据限定语,特别要注意提取隐性时间信息,明确题目的时间范围和空间。从近四年历史高考选择题看,题干中含有限定语的题目至少占了1/3。因此,抓住限定语,无疑是正确作答的一个前提。第三,推敲备选项。对备选项要认真推敲。

(二)解题方法1、直选答案。即直接根据掌握教材知识及信息,可以直接得出答案。可谓“一击即中”。2、最佳选项特点是选项与题干隐含着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其它选项虽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够全面或不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题干求答项前后,多有“最主要”、“最重大”等表示程度的副词和形容词。高中历史大题怎么答好一、特点类:①基本型:一句一句概括主语+主题(材料有大部分答案,改造材料就是答案)②比较型:也是用基本型的方法一句句概括(一个技巧:例如若材料一说了一个人的成果特点,那么材料二的人的成果特点和材料一是对立的!这种题干一般是:与__相比,__的特点是什么?那么就去找和__对立的特点即可)不要放过每一句,反正多答不扣分③混合型:注意要灵活。若材料按照时序性,就像一段小简史一样,那么答题要从不同角度回答,不要只局限于政治、经济、文化去答,把思维发散开,切忌按照时间(或朝代)阶段答,要找主体,注意结合所学二、原因类: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①一个时段历史事件的变化原因——梳理这个时间段发生的历史大事,或按不同时间的新事件梳理或按变化的主题从相关的多个角度梳理。答案一般在材料里找不到,要注意看题干,若是答到地理、政治、语文的知识也别觉得奇怪②两个事件的比较原因——突出答案的对比性,要一 一对应,针锋相对③材料原因(多为小切口事件,即您从未见过的东西)——充分挖掘材料,回到材料描述主角它本身去探讨,按题目要求组织答案,2、涉及社会整体的——要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民族、军事等角度出发备注:政治经济文化常用术语(实在想不到答案了用,死马当活马医)经济:工具进步、技术提高;工业化体系建立;世界市场形成;资本主义发展;贫富差距答;社会福利完善政治:国家统一,政局稳定;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社会矛盾尖锐;__阶级出现;人文主义,理性主义;思想解放;科技进步三、背景类(背景答案一定要窄切忌宽泛,即很细的点,but除了问“时代背景”的话就要往宽了答)

1、由远及近:按时间先后顺序罗列史实,体现出前后的关联远:必然起因 近:最后的时间点2、由彼及此(一般是时代背景+个人原因)彼:时代背景=>政治、经济、文化联:承上启下的关联者此:最后中心落到提问中心四、比较题审题关键:多角度、多方位组织答案1、要看材料所涉及的内容2、要看比较对象它本身问题的特质,分析比较对象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组织答案:1、比较双方都要答,才能体现出比较2、要善于从比较内容的这个领域的不同角度进行比较3、比较方法:大同、小异相同点:宏观抽象(异中求同,性质不同的事物找相同)不同点:根本性差异(对比分明)程度性差异(同中求异)

高考历史论述题的练习题,不要选择题


历史高考论述题2024 高考历史论述题的练习题,不要选择题 1、(2008年海南单科26题)(12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天下已平,(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孝惠、高后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 ---- 《史记》 工商杂色之流,假令术逾侪类(同辈之人)……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 ---- 《旧唐书》 古者官民一家也,农商一事也……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哉。---- (宋)陈亮:《龙川集》 士之子恒为士,商之子恒为商。严氏之先,则士商相杂,(严)舜工又一人而兼之者也。然吾为舜工计,宜专力于商,而戒子孙勿为士。盖今之世,士之贱也,甚矣! ---- (清)归玄恭:《归庄集》 评述中国古代商人社会地位的变迁。(12分) (解析)本题以商人的社会地位变迁为线索展开的,考查学生通过对抑商到“工商皆本”的社会地位的变化,进一步阐述对社会的影响,应坚持站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看问题,才能更好地对商人的社会地位和“重农抑商”的政策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本题是开放性的题目,要注意观点正确文字通顺,逻辑严谨。(评述题,先述后评) 评分标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采取分项评分办法。分项评分项目:观点、论证、表述。 第一等:11-12分。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能充分运用所给材料;对古代商人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分述完整,并作出总体性评价;文字通顺,逻辑严谨。 第二等:7-10分。要求:观点正确,基本能够运用材料说明问题;对古代商人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分述比较完整;文字通顺,有一定逻辑性。 第三等:4-6分。要求:观点基本正确,材料和观点尚能结合;对古代商人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有所说明;表述较为清楚。 第四等:0-3分。要求:根据本题要求酌情给分。 范文:(答案仅供参考) 第一部分:分述地位变迁 汉朝,严格限制商人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 唐朝,商人经济地位有所提高,但政治地位低下。 宋朝,农商并举(并重),地位提高。 清朝,商人社会地位甚至超过士,社会重视商人。 第二部分:分述地位变迁的原因 汉初经济残破,为恢复发展农业。严格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唐朝商品经济发展繁荣,*实行开明的政策(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了某种松动) 宋朝商品经济进一步繁荣 清朝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拜金逐利的社会风气。 (注:以上两部分可以按朝代顺序逐条对应着写,条理更清楚,更不容易丢分。) 第三部分:总体评价 商人社会地位提高是生产力发展,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重农抑商政策是违背经济发展客观规律,虽在封建社会初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长远看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所以农商并举、农工商并重,社会各阶层和谐共处,才最有利社会发展。 清朝商人地位高于士,也不是正常的社会现象。 2、(2011年全国新课程卷41题)(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始于*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上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 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评分标准:(观点是材料中的,或是你对材料观点的判断,史实都是教材中的) 一等(12~10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 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一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0分)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范文一:(答案仅供参考) 观点:我认为西方崛起是西方历史发展的结果,非洲、拉美、亚洲是被西方文明征服的。 史实: 西方的崛起的开端是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兴起。思想: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资产阶级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成为思想核心,*科学思想逐渐深入人心。政治: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经济: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又通过殖民扩张(外交)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所以西方的崛起是西方历史发展的结果。 当西方崛起的时候,亚非拉各国相对落后。比如中国明清时期是封建社会由盛转衰时期,资本主义萌芽虽然产生,但发展缓慢,受以下因素阻碍:政治上专制主义达到顶峰;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外交上闭关锁国政策;思想上八股取士极大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创造力。所以亚非拉被殖民侵略,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所以亚非拉是被西方文明征服的。 范文二:(答案仅供参考) 观点:我认为西方的崛起主要是西方历史发展的结果,但也受到其他文明成就的影响。 史实: 西方的崛起的开端是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兴起。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资产阶级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成为思想核心,*科学思想逐渐深入人心。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又通过殖民扩张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所以西方的崛起是西方历史发展的结果。 中国古代文明长期世界领先,对西方产生巨大影响。比如: 经济上:中国古代农耕经济发达,综合国力在清前期以前一直世界领先。 政治上: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影响到欧洲,尤其是科举选官制度影响近代西方文官制度。 科技上: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传到欧洲,对西方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西方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创造了条件,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衰落。 贸易上:中国古代陆上丝绸之路连接欧洲和中国,以及郑和下西洋,都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国是世界贸易的中心,传播了中国先进的技术和文明。 (注:如果只答西方或只答中国,最多给一半分数。西方史实和中国史实至少要各有3个角度也就是6方面史实才可以得满分,如果少一个角度的史实就扣2分。如果只有一个观点加一个史实,只能得三等文) 3、(13分) 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常常伴随着迷惘和阵痛。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如果忠实于历史唯物主义,就不能不承认: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婆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她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两棉纱。她很少停手的时候。到了晚上,我们还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有一回,她对我们说:“我年轻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着她的纺车。 ——叶圣陶等《开明国语课本》(1932年初版) 材料二 我的家乡余姚离宁波不远。……老百姓现在已经能够适应新兴的行业,……任何变革都像分娩一样,总是有痛苦的,但是在分娩以后,产妇随即恢复正常,而且因为添了小宝宝而沾沾自喜。……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洋布又好又便宜。她们已经没有多少事可以做,因此有些就与邻居吵架消磨光阴,有些则去念经拜菩萨。……有些女孩则纺织发网和网线餐巾*到美国去,出息不错。 ——蒋梦麟《现代世界中的中国·民国初年》 材料三 旧时妇女织成布匹,经纬之纱,都出女手。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此又今昔不同之一端,而生活中又少一技能矣。……女工本事纺织,今则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多有迁至沪地,入洋纱厂、洋布局为女工者。虽多一生机,而风俗不无堕落。 ——方鸿铠等修,黄炎培等纂《川沙县志》(民国二十六年版) (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陈旭麓先生提出的观点。(6分) (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 范文:(答案仅供参考) 观点:我认为作者的观点正确。旧生产方式解体虽然产生了苦难,但历史的主题更主要的是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2分,必须要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 史实:旧生产方式解体带来的苦难:中国自*战争之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瓦解,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收入减少),没有了谋生的手段,无所事事,世风日下,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任意两点就可以得2分) 新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如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业化的开端(机器生产)。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瓦解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生产力1分,生产关系1分) 4.董仲舒被历代称为“醇儒”,西汉后期著名学者刘歆称董仲舒为“群儒首”,东汉班固称董仲舒为“儒者宗”。但汉代《谶书》假孔子言:“董仲舒乱我书。”针对以上对董仲舒思想的评价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分) 参考答案(一):逻辑1分 观点一:董仲舒是儒家思想重要代表人物,继承和发展了儒学。2分 史实:9分 1、董仲舒主张大一统思想出自《公羊春秋》和孔子的政治观。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汉武帝采纳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3、他提出君王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否则降灾异谴责和威慑,继承了孔孟“仁政”主张。 4、董仲舒主张君王施政以德为主,继承孔子为政以德主张,仁、义、礼、智、信五常为人伦道德标准,继承孔孟仁义主张。 参考答案(二):逻辑性1分, 观点:我认为董仲舒不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更多是吸收各家思想。 只是为巩固中央集权和大一统需要而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 史实:9分 1、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吸收法家韩非子的主张。 2、或假借阴阳五行家思想对儒学改造。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天降灾异. 3、以刑辅德吸收法家,以法为纲,注重刑法作用,董仲舒思想实际体现为外儒内法。 4、依据公羊春秋,融合黄老之学、阴阳家等各家思想。 参考答案(三):逻辑性1分 观点三:我认为董仲舒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但吸收了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思想体系。2分 史实:(观点一和观点二的结合)9分

2023年高考历史热点


历史高考论述题2024 高考历史论述题的练习题,不要选择题

2023年高考历史热点如下:

1、2022.6.17,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下水命名,“福建舰”成功下水,这是我国继2012年辽宁舰和2019年山东舰,第三艘航空母舰为我国的和平稳定增添了一份保障,中国正式步入三航母时代。

2、2022.9.10-25,杭州亚运会,第19届亚运会于2022年9月10日至25日在中国浙江杭州举行。杭州亚运会主题口号的最大亮点是互联网符号“@”,它既代表了万物互联,也契合了杭州互联网之城的特征。

3、2022.4.16,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地球,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在空间站工作生活了183天,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

考试规则:

在考前一定要记住高考的规则,不要带考试禁止的东西进入考场,考号、姓名要写在规定处,不要勿带草稿纸等出考场。考号姓名以及答题卡涂写方式可以在平常的模拟考试中演练。这是高考注意事项中最重要的一点。

高考前准备工作之一,前一天都要去熟悉考场。如果在本校考试,当然就没问题。如果到考场在外校,需要熟悉路径,考室的位置,座位的位置。特别注意厕所的位置,不要有陌生感。考试中途如果出现陌生的事物,容易转移注意力。

以上就是学历无忧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历史高考论述题2024 高考历史论述题的练习题,不要选择题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TAG:
本文标题:历史高考论述题2024 高考历史论述题的练习题,不要选择题
wap地址: https://m.xueli.cn/newsdetail/255404.html

与“历史高考论述题2024 高考历史论述题的练习题,不要选择题”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