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自学考试 > 考试动态

光与影的交汇,他用镜头记录下对攀枝花的爱~

在攀枝花摄影界有一个摄影师不得不提,他就是王东。在阳光花城转型之际无论是《中国国家地理》《人民日报》或是川内及市内的主要媒体经常能看到的反映攀枝花的精致美图基本出自该摄影师之手,认识他的人只要一说起他就会竖起大拇指钦佩他对摄影的执着与热爱,不认识他的人看到他拍摄的图片同样会竖起大拇指称赞有加。
光与影的交汇,他用镜头记录下对攀枝花的爱~

对于抱有天职和强烈使命感的人来说,他总有做不完的工作和忙不完的事业,王东就是这样的人。

投入拍摄中的王东。谢丽贤/摄影

两个月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有幸聆听了王东老师关于“*也能拍大片”的摄影讲座,他用简洁的语言,把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讲得生动有趣,让一*儿平日里喜爱*拍摄的男女老少们个个摩拳擦掌,恨不能用他传授的摄影技巧立刻拍出好莱坞大片般的效果。

为了角度和摄影作品的质量这样的跋涉司空见惯。谢丽贤/摄影

随后,我在《攀枝花文学》杂志社邀约的采访名单里看到了他的名字,于是,在采访王东的过程中,我看到了无数或精美或深刻或寓意深远的影像和图片,这些影像和图片逐渐幻化成美伦美奂的“东影视界”里一个大写的“人”。

王东讲授摄影课。马晓军、李兆春/摄影

责 任

用影像去宣传这座与他血脉相连的城市

01

八十年代初,一个叫王东的八岁小男孩随支援三线建设的父母来到渡口,一双清澈的大眼睛充满了好奇,他盯着眼前这个陌生的城市,恐怕没有想到,他的的命运,日后会和这座城市紧密相连。

1982年9岁时的王东。

由于父亲的熏陶,这个小小的少年爱上了摄影。在经历了最初的迷茫、懵懂和走了不少弯路之后,他深刻的理解了并不是“好相机就一定能拍出好作品”来。于是,他潜心静气,工作之余*书自学、上网充电,观摩摄影大师们的作品,从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到对相机、美学的初步了解,越学越觉得自己懂得太少。市区、米易、盐边……,无数个周末和假期,他走遍攀枝花的大小角落,逢人见物好风景处,到处都留下了他专注摄影的身影。

2009年初识创作摄影的王东。刘川/摄影

“说得少,听得多”、“说得少,做得多”、“说得少,想得多”,这些朴拙的道理,是王东摄影世界里的金贵物。

当他已能熟练的运用光、影、色、形还原物质本色的时候,荣誉也接踵而至,他的第一张全国性获奖作品《本色》,是一张反映攀钢高炉劳动者的照片,人物线条粗犷有力,黑白对比出强烈的立体感,略显疲惫的神情满脸沧桑,仿佛能看到那些嵌入深深褶皱里的高炉灰和汗泥……这张获得中国摄影家协会专题佳作奖的作品和其它一些人物摄影,使他明白了一个道理——“摄影作品因人而生动”。他不断的学习交流、总结进步,参加过无数次的摄影采风和各种大大小小的比赛,摄影已然成为了他身体机能的一部分,拍得越多,他想得越多,慢慢地,他逐渐从自己的那个光影世界里跳将出来,思索着属于他的人生命题,最后,他把镜头对准了“人文纪实”。

《本色》王东/摄影

他说,“人文纪实,首先是务实,其次才是摄影。这需要你具备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养,深入挖掘那些能体现出我们这个城市文化的细节。作为攀枝花的摄影人,是有责任为这片养育我们的土地,留下一批有文献意义、有社会意义的影像;是有责任用手中的相机、拍出的图片把我们攀枝花丰富的文化底蕴传播出去,通过影像让更多的人了解阳光花城、喜欢上这里的山山水水,想来,并且来了就不想走。”

王东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身边平凡的人和事,用小题材反映大主题。

2011年5月在渡口桥南临时劳务市场,王东以进城务工农民为拍摄对象,以农民工找工作难为线索,用了近十天时间,拍摄完成了人文纪实组照《三十八块二角》,作品在杂志公开发表后,立即引起了人们对农民工的广泛关注与理解。原来每一个进城务工的农民工都怀揣着一个希望家人生活越来越幸福的梦想,吃苦耐劳的他们也为我们创造了美好家园,理应是我们关注和尊重的人群。

组照局部《三十八块贰角》王东/摄影

曾发表于《大众摄影》的《考场内外》,是王东以参加2010年3月27日攀枝花市广播电视大学“四川省中小学生艺术人才大赛攀枝花赛区”选拔赛的考生和家长为拍摄对象创作的一组人文纪实组照,组照通过大量的特写镜头,把在考场上孩子们表现出来的人们平常不易觉察到的痛苦、无奈、委屈等瞬间表情通过镜头的聚焦与放大,以极具冲击力的画面展现给读者,让人看得揪心,把一个为人父母到底应该给孩子一个怎样的童年生活话题抛给了广大读者,《考场内外》多次发表后,曾一度成为网民关注的热门话题。

组照局部《三十八块贰角》王东/摄影

今年上半年,受东区宣传部委托,王东拍摄了一组以反映城市环卫工为主题的图片故事《平凡人生》,他用饱含深情的镜头一一再现了这座城市最基层、最朴实的劳动者。每天,当绝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的时候,环卫女工李宗妹以及她的同事们为给即将投入一天忙碌工作的人们一个干净整洁的城市面貌,已经开始了月光伴行的劳动。繁重、危险、平淡是清洁工的特点,穿梭在来来往往的车流中李宗妹和她的同事们就这样年复一年的重复着自己的生活。王东镜头下的清洁女工质朴、节俭,用一双双粗糙的大手装扮着我们赖以生存的这座城市,因为这一张张真实而感人的图片,引发了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关心这些最容易被人忽视的人群,提醒我们不应忘记那些平凡而普通的环卫工所做的贡献。

组照局部《平凡人生》王东/摄影

多年来,王东不遗余力的用他手里的相机一次次把攀枝花的人文、历史、地理……方方面面的美图在各大知名网站、杂志等媒体上推向全国,大到《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背景图,人民日报、百度百科、360百科、……于是,使更多的人知道了“三亚有阳光沙滩,攀枝花有阳光山川,错过了海南岛,不能再错过攀枝花”、“孝敬爹妈,请带到攀枝花”……

《中国国家地理》玉佛寺秋韵 王东/摄影

奉 献

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深爱的攀枝花

02

说一尺不如做一寸。摄影人是用相机来思考和记忆的人。

王东长期致力于人文纪实的拍摄,秉承挖掘和探寻有深度的故事,拍摄有态度有观点的图片。那些影像无声的表达,恰恰是王东用冷峻的思维和不懈的努力在实现着自己对摄影的追求和对这座城市深深地热爱!

相信许多人还记得2011年9月11日,这是一个令所有攀枝花人难忘的日子——武警攀枝花支队战士刘先东、杨磊为营救一名轻生妇女被滔滔江水无情吞噬,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曾到武警攀枝花支队警营为武警战士拍摄过照片的王东,在事发后不到25分钟就赶到了事发现场,成为该事件第一个到达现场的专业摄影师。

组照局部《忠诚的丰碑》王东/摄影

王东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在出事前的一个月,他到警营摄影采风时,还给这两位武警战士拍摄过警营风采录,两个年轻人的音容笑貌尚历历在目,怎么能说没就没了?!当时他想的最多的是:希望能够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拍摄到将他们搜救上岸的照片。可事与愿违,王东跟随打捞队伍拍摄到2011年9月15日晚10:30分时,打捞人员在凉山州会理县黎溪区马房沱江段,打捞上来的只是英雄战士杨磊的遗体。9月17日下午17时,刘先东的遗体在会理县江竹乡竹砟村江段被打捞上岸。王东说,从9月11日第一个赶到事发现场,到最后送别英雄,自己跟踪拍摄时间长达15天,亲身亲历了打捞现场、隆重肃穆的追悼会现场、全城哀送英雄战士的悲壮场面……自己在拍摄记录这些画面时,几乎都是一边抹着眼泪,一边按动快门。

王东是两名武警战士英勇救人光荣献身事件唯一的全程跟踪拍摄者,因此王东的照片在新华网、四川新闻网、网易、腾讯新闻等多家新闻门户网站发表后,全都被当作官方图片使用;辽宁台还专门为刘先东、杨磊两位英雄*了一期《王刚讲故事》,其中所有还原现场的照片,都是王东所拍。

长达15天的跟踪拍摄,日夜奔波在寒风凛冽的金沙江河段,其艰辛程度超乎想象,王东说,自己作为一个摄影人能为英雄做点什么,吃再多的苦也值得。

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王东用他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对这座城市深沉地爱。

我采访过许多人物,王东是我主动想写、主动要写、且让我最有饱满的动力来写的一个人物。写作王东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净化自己心灵的过程。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王东却生活得如此沉着、淡泊、高远。王东是个超功利、超世俗的人,一般人看重的东西,他却不屑一顾。他所看重的是故土难离的情结,是攀枝花发展的大业。一个人真正爱上了他的职业,便会变得纯粹和超越。高山仰止,这是让我永远敬仰的一种境界。

影响力

联合众人帮助给多的人

03

王东说,我是个离事实真相很近的人,每天,我眼见、耳闻,来来往往的,都是一些成吨的大道理,我并不信任大道理的流水线,这个世界上,从来不缺生产和传销道理的人,少的是践行它的人。做人和养生、美容同理,根本不需要那么多连篇累牍的大道理,而只要把基本的做到位,坚持做就行。坐而谈道的图片,无需做资料准备,袖手空谈即可,又因其主题通俗,回应率高,看上去一派繁荣热门,但其实对作者和读者都营养有限。王东对自己的定位是:尽量多写实具体的事物,用一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养去选题、打磨、出有影响力的作品。

组照局部《好好活下去》王东/摄影

“重视实践、狠钻狠研、淡泊名利”是他做人的秘决所在。正是因为他对摄影的深深热爱和对这座城市的无比眷恋,才使他打通了科学与艺术间的壁垒,并在现代化浪潮中拥有了固执与坚守的勇气……

那是六年前十月的一天,王东组织的摄影采风团队从格萨拉回来路过盐边县高坪乡时,突然被公路边一座用竹片与杂木搭建的低矮板房吸引住了,王东立即停车。原来,这间貌似彝族老乡用来圈养牛羊的低矮的板房竟是彝族妇女安桃英和她的三个孩子一家四口安身立命的栖息之地,板房不通水电、四面漏风,不仅极其简陋而且破败不堪。38岁的安桃英是这间木屋的主人,丈夫在几年前瞒着她和孩子以8000元的价格*掉了一家人赖以生存的土地与房屋后离家出走,至今杳无音信。现在住的这件破板房还是安桃英娘家人帮助搭建的。王东被眼前的一切震撼了,他问安桃英对目前的现状及未来生活有什么想法时,彝家妇女安桃英却掷地有声地说:“这没什么,为了孩子我得好好活下去!”安桃英的一句“好好活下去”深深地触动了王东的心灵,他当即承诺,愿尽一个摄影人的绵薄之力帮助改善安桃英一家人的生活现状。

组照局部《口古进京记》王东/摄影

这之后的几个月时间里,王东克服路途偏远、语言不通、沟通障碍等诸多困难,先后8次从市区驱车到盐边县高坪乡安桃英家拍摄照片,前后累计拍摄照片超过1000余张,最后精挑细选出二十余张照片,配上言简意赅的文字,图文并茂的《好好活下去》人文纪实摄影组照就这样完成了。该组照最早发表在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月发行量40万册的高端商务杂志《中国之翼》上,随后相继发表在网易、腾讯等门户网站。

《好好活下去》产生的社会影响力远远超出了王东最初的想象,一时间,从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地满载爱心的邮包、汇款源源不断地寄到了安桃英家,安桃英一家人的生活因此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添置了必要的家用电器、四季透风的木板墙被砌成了砖墙,新修了一个可容纳四五十只羊的砖砌羊圈。不仅如此,安桃英的二儿子口古还被中国航空传媒广告公司全程赞助到了北京;在北京,一位女企业家还认捐了口古的全部读书费用,并表示将来无论口古读书读到哪里,包括出国留学,女企业家都将全额赞助其读书费用!

王东的人文纪实作品《好好活下去》不仅帮助王东实现了一个摄影人的承诺,也更加坚定了王东主攻人文纪实摄影的信念!随后,他又将目光转向“非遗”项目的传承以及攀枝花特色的旅游发展的大力宣传上。

如今,由王东一手创建的微信公众号“东影视界”正以其全新的视角、丰富的内涵引领着攀枝花一批又一批摄影人投入到“阳光花城、康养圣地”的全方位宣传中来;由王东参与策划的大型“鸟瞰花城,惊艳世界”的全城航拍计划正如火如荼的进行,他和攀枝花的摄影人们将再一次用不同的视觉,记录攀枝花的魅力瞬间,宣传攀枝花的美好明天。

文稿终于付梓了,我长吁了一口气,内心却依然还在为王东和他的团队而激动着。采访王东的过程,我不仅收获了一份精神,更收获了一份崇敬!

纵观王东的摄影人生,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那份坚守和热爱让他得以抛却负累轻盈前行。人的内心总要有所坚守,方能不为外物所役。王东正是在生命中找到了自己的坚守,才不至于在大风大浪中迷失方向,才活出了生命中最绚烂的姿态。在他身上,我看出了一些不同凡响的东西,没有发自骨子里对自己所从事事业的深深热爱,就不可能在人情世故之间保持定力。因为那份坚持与热爱,他得以在这片他深爱的土地上,轻舞出生命的精魂。

《阳光康养·大美花城》局部·王东

责任·奉献·影响力

访摄影人王东的三个关键词

王东,1972年出生于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幼年随父母参加三线建设来到攀枝花,系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四川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攀枝花市摄影家协会理事、四川省艺术摄影协会会员,攀枝花艺术摄影协会副主席;北京某高端杂志签约摄影师;网易特聘摄影评委;主攻人文纪实,其摄影作品多次在国内各种赛事中获奖;由其创作的摄影作品多次发表于《大众摄影》《中国摄影》《影像视觉》《中国国家地理》《山东画报》等官方摄影专业期刊。2011年、2012年分别荣获网易年度最佳影师。作品同时多次见诸于国内新华网、中国新闻网、百度、新浪、网易、腾讯等知名门户网站;2012年王东的摄影作品《秋天的花环》《钢铁印象》入展平遥国际摄影展。2015年被评为四川省摄影家协会“十佳摄影师”。

王东工作留影。杨彦/摄影

文/曹晓燕 图片提供/东影视界

今日编辑:贺茜煜 (欢迎爆料、投稿、建议、吐槽……)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TAG:
本文标题:光与影的交汇,他用镜头记录下对攀枝花的爱~
wap地址: https://m.xueli.cn/newsdetail/38978.html

与“光与影的交汇,他用镜头记录下对攀枝花的爱~”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