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自学考试 > 考试动态

电大生活 | 1979年1月,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嘉兴工作站成立(浙江广播电视大学长兴电大)

文 | 新悟
电大生活 | 1979年1月,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嘉兴工作站成立(浙江广播电视大学长兴电大)

(一)

电大的全称为广播电视大学,分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各省(市)广播电视大学。1976年10月,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终于宣告结束,但留下了满目疮痍……:国民经济已到了崩溃的边缘,教育、科技、文化一片凋零。

教育投资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在世界排名倒数第二位;每万人口中仅有11.6人接受过高等教育,在世界排名倒数第九位;企业职工中大专以上学历不足3%,初中以下文化水平占80%以上。

整整一代人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社会需要的各种人才青黄不接。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要恢复国民经济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首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人才问题。

1977年,刚刚复出的*自告奋勇分管科技和教育工作。为了解决人才问题,他建议立即恢复高考制度,加快速度培养各类专门人才。于是,停止了10年的高考招生制度重新启动。

当年,570万考生报名高考,但由于高校太少,条件不够,招生规模受到极大限制,只招收了27万余人。540多万考生以及因种种原因没有报名参加高考,数以千万计渴望接受高等教育的人们被挡在了大学门外。

这是一种历史无奈,也是一种历史矛盾。但这些无奈和矛盾不解决,中国的人才问题、经济建设问题、科学发展问题和社会建设问题也就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

1977年底,*会见来华访问的英国前首相爱德华•希思,对希思介绍英囯利用现代化手段举办开放大学,让更多人可以上大学的经验大感兴趣,并表示中国也要利用电视手段来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之后,中央相关部门根据*的有关指示精神,迅速成立专门领导小组,着手筹办广播电视大学的工作。

由于*的大力倡导和推动,广播电视大学的筹办工作进展神速。1979年1月,国务院正式下发文件指出:“举办广播电视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的新事物,对于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提高广大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加速培养大量又红又专的人才将会起重大作用”。并要求各省、市、自治区和中央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广播电视大学的筹办工作,切实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注意总结经验,努力把广播电视大学办好”。

1979年2月6日,经过一年多一点的高效筹办工作,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28所省级广播电视大学同时宣告成立并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是日,标志着打破常规,从无到有,充满创新精神的广播电视大学横空出世。

近40年来,广播电视大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艰辛过程,形成了一个包括中央电大和44所省级电大,929所地市级电大分校,1852所县级电大,3082个教学点,6万多个教学班在内,办字网络覆盖全国城乡,在校学生超过320万人,规模堪称世界第一,富有中国特色的远程教学系统。累计为社会培养了750多万本专科毕业生,开展各种非学历继续教育数千万人次。

历史证明,*倡导、创立广播电视大学的决策是英明正确的,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创造;广播电视大学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的专门人才,为广大求学者提供了更多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为广大劳动者素质和能力的提高等作出了巨大贡献;广播电视大学作为一种远程开放大学,丰富了高等教育内涵,促进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和公平教育,成为今天全面推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

2012年6月,为适应新世纪的发展需要,教育部批准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基础上建立国家开放大学,并保留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名称,标志着广播电视大学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踏上了新的征程。


(二)

1979年1月,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嘉兴工作站成立,开始利用广播电视进行成人专科教育。

1983年嘉兴撤地建市,1984年1月成立了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嘉兴分校;

1994年11月,更名为嘉兴广播电视大学

2005年1月,在嘉兴电大的基础上组建了嘉兴市城市大学和嘉兴市现代远程教育中心,实行了三块牌子一套班子 ;同年12月,学校整体迁入嘉兴大新路131号(原嘉兴农校),占地80亩,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

2016年7月,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和嘉兴广播电视大学正式合署办公。

近40年来,嘉兴电大培养了5万多名大专以上毕业生,1万多名中专毕业生,近10万多人参加了各种远程教育和培训,为嘉兴市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为嘉兴的改革和发展事业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嘉兴绢纺厂和全国各地一样,“文革”期间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破坏:十年“文革”,在经济上损失了“两个半”嘉兴绢纺厂,处于“崩溃”的边缘。“文革”结束不久,整个中国大地处于拨乱反正,百废待兴的时期。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正逐步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嘉兴绢纺厂也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急切地、迫不及待地想大干快上,努力奋斗,把“文革”造成的损失补回来。但当时,有许多因素制约着嘉绢厂的发展。其中,技术人才的缺失就是一个重要因素。

中国的知识分子,从1957年开始,可谓“多灾多难”,至十年文革,更是达到了顶点,受到了极其不公正的对待。笔者七零年进厂时,许多文革前毕业的大学生、工程师,都被下派到各车间做一个普通工人,完全浪费了国家宝贵的资源,扼杀了这些知识分子的理想和希望,所学知识也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体力劳动中逐渐遗忘和淡化……。

直至文革结束,他(她)们才彻底结束工人生涯,重回技术岗位或管理岗位。但已年龄偏大,所学知识结构已经老化。而十年文革,大学基本停招,没有分配来新的大学毕业生,嘉绢厂技术人才处于青黄不接的状态。

作为一个国企老厂,嘉绢厂领导一直十分重视职工教育和人才的培养。恰逢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以及嘉兴电大工作站的创立,厂领导和厂教育科抓住契机,经省电大和嘉兴电大工作站的批准,在我厂设立了嘉绢教学班,并紧锣密鼓地开展了报名、招生、安排参加考试等工作。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随着国家知靑政策的落实,大批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回到了城里,进了工厂。他们中包括了“老三届”的高、初中生。他们的文化功底比较扎实,特别是一些老高中毕业生因为“文革”而失去了上大学深造的机会。虽然一九七七年底已恢复了高校招生,但他们却因为年龄、婚姻、家庭等各种原因而不能参加高考圆大学梦,但他们又有着强烈的想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

广播电视大学的创立和招生,恰好给他们提供了绝佳的机会:带薪脱产学习三年。既能圆大学梦,又不影响工资收入。不出所料,他们轻松的通过了入学考试,成为了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的首批学员。和他们一起通过考试的,还有一些老三届初中生和新三届初、高中生。我厂首批电大教学班,大约有二十几名学员。

首届电大分为机械和电子两个专业。当时上课统一在南湖边,利用厂人武部原来民兵训练的房屋,专门开出几间教室作为上课、复习的地方。电大生的学籍属于浙江省广播电视大学,授课通过电视统一观看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教师授课(其中有许多著名的教授),经过三年的学习,各门功课考试合格,由浙江省广播电视大学统一颁发毕业证书。

当年,首届电大嘉绢教学班可是嘉兴乃至全省的先进教学班。这批学员们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如饥似渴地学习中央电大的各门课程,在各次期末考试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尤其是几位老高中学员,如钟涤生、张士骐、杨可延、赵恺、徐小明等。

他们扎实的文化功底、孜孜不倦的好学精神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上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在历次考试中,取得全省前十名的好名次;特别是钟涤生,多次获得浙江省电大考试的第一名,为嘉绢厂带来了极大的荣誉。因为学习比较轻松,他们在三年电大学习期间,同时修完了机械和电子两个专业的所有课程,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的优秀毕业生称号。

毕业以后,厂领导基于他们的优秀表现,给予他们安排到厂部各科室参与技术管理工作,发挥他们的各自所长,为嘉绢厂的生产管理、技术改造、经营管理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1980年,浙江省第二届广播电视大学招生,还是招机械、电子两个工科专业,嘉绢厂办了机械工科班,学员有近十名;

1982年,在继续招收工科学员的同时,浙江电大还开设和招收了文科班,但要求是业余学习,不脱产,这就对学员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白天上班,晚上学习,势必要牺牲个人的所有业余时间,能坚持三年学习下来,真的很不容易。

1983年,浙江电大开设了经济管理专业,我厂相应也开设了经济管理班。

1985年,浙江电大又开设了党政教育专业,嘉绢厂有十几名年轻的专职党支部书记和政工干部进入了高等教育的殿堂。

随着一批批电大毕业生充实到各技术管理岗位,填补了十年文革造成的“人才荒”,再加上1985年以后,恢复高考以后的大学毕业生也陆陆续续分配到企业,企业对人才的渴求也相应缓解。所以,1988年以后,嘉绢厂就停止了招收脱产学习的电大学员,而代之以招收业余学习的学员,通过业余学习电大毕业后,厂里也不包分配,而是视情况而定。


(三)

笔者有幸成为浙江省广播电视大学的第三届学员,也是机缘巧合:一是缘于嘉绢厂领导对职工教育的重视;二是缘于本人考试的分数还不是很差。

作为“新三届”的一员,“文革”开始的1966年,我刚读完小学四年级,随着无休止的“造反”运动,批判资本主义的教育路线,全国所有的大中小学都处于停学状态。虽然1968年“复课闹革命”,我们进了初中,但在以培养“又红又专的无产阶级革命接班人”的口号下,还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学工学农为主,文化教育为辅,根本没学到多少文化知识。所以,名为初中毕业,实际上还是只有小学四五年级的水平。

文革结束以后,我国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本人也迫切地感受到文化知识的贫乏,制约了个人的发展,但不知从何入手,来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恰好中央电大在开设大专班的同时,开了一个叫“电视中学”的电视业余初中班,主要教授初中数理化课程。我厂教育科也相应开了班,我就利用业余时间补上了初中数理化的课程,有了一点基础。

电大82级招生时,我自感没有高中数理化的基础,不敢挑战理工科的考试,想应试文科。在参加了一段时间的文科考试辅导课后,传来一个消息:此次电大文科招生,因是业余学习,只招收上常日班的学员。而我当时还在机动车间干两班制的车工,不符合报考条件。没办法了,我硬着头皮,转而准备电大理工科的考试准备。

因时间仓促,再加上基础差,考试时,我就感觉考得不好。果不其然,分数公布时,我数理化三门考试只考了143分,而当年浙江电大的录取分数线为160分。我厂参加考试的几十名应试者,只有张德生和李玲珍两人超过了分数线,而成为浙江电大82级的正式学员。但由于只有两个人,无法成班,所以他们两人就搭到丝厂教学班,在那里参加三年的电大学习。

正当我们这些落榜生以为和电大学习无缘时,好消息从天而降:厂领导和厂教育科领导十分重视职工高等教育和人才的培养,经与市电大分校(工作站)协商并征得同意,在我厂开设一个82级工科机械专业的试读班,招收嘉绢厂和兄弟单位的考试成绩在130分以上的一部分学员。这样,才有了我们这个教学班,才有了我们人生道路上珍贵的三年电大生活。

(未完待续)


--END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TAG:
本文标题:电大生活 | 1979年1月,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嘉兴工作站成立(浙江广播电视大学长兴电大)
wap地址: https://m.xueli.cn/newsdetail/39165.html

与“电大生活 | 1979年1月,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嘉兴工作站成立(浙江广播电视大学长兴电大)”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