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自学考试 > 考试动态

2018年自考邓小平理论概论考点总结(下)


2018年自考邓小平理论概论考点总结(下)学历无忧网小编的了解,2018年自考*理论概论考点总结(下),原来具体内容是这样的。 *理论,是以*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下面是*理论概论各章节考点总结,欢迎阅读。 第九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引言:*指出我们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着重指出我们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即建设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一、章节结构与内容提要: 本章详细讲了我们基本纲领的第三个方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本章分四节: 第一节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 ——简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分析其与物质文明的关系,指出它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同时说明文明与文化的一致性。 第二节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说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奋斗目标,目标中又有根本目标和具体目标。 第三节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讲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三方面基本内容,即: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繁荣各项文化事业。 点击查看:2018年自考*理论概论考点总结(上) (中) 第四节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针 ――介绍了我们文化建设的几个重要方针: 一、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三、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四、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指导方针 二、重难点分析: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社会主义社会也有自己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统一体的一个重要方面。 任何一个社会形态,都是一定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统一体。同样,社会主义社会也不仅仅是一种经济制度,同时也是一种政治制度,而且还包括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思想文化。如果只讲经济制度、政治制度,而不讲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那就不能全面完整地理解社会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社会还有其思想文化方面的特征,这是社会主义内在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统一体中不可分割、不可或缺的重要特征。 在1979年10月,*指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党的十五大指出,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这是我党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所作的重要贡献。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两重结构,即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方面。这两方面的内容互相渗透,互相促进。教育文化建设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思想道德建设体现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标志。 在阶级社会里,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决定着社会精神文明的性质和面貌。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处于统治地位,因此,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必然成为该社会精神文明的指导思想,并决定着精神文明的性质。在社会主义社会,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是社会的主人,工人阶级的思想体系即马克思主义成为精神文明的指导思想,并决定着该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性质。在社会主义社会,精神文明的成果为人民享有,为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克服了剥削制度下精神文明的创造者和享受者相分离的状况。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仅表现在它的经济、政治方面,还通过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体现出来。由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在批判地继承以往文明时代一切有价值的精神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我国人民能有共同的政治经济社会理想,共同的道德标准,能消除资本主义和其他剥削制度所必然产生的种种贪婪、****和不公正现象。精神文明建设的好坏同全面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指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这就是建设“富强、*、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奋斗目标,当然不仅仅是指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物质财富的丰富,同时也包含着高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高度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在*设计的面向新世纪的宏伟蓝图中,同改革和建设相适应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因此,建设富强、*、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只求某一方面的单项突进,而忽视其他方面,就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必须从物质文明、政治*、精神文明三方面统一中去把握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奋斗目标的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支持和保证。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正确的思想价值导向,从思想上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只有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才能从思想上保证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和现代化建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能够提高劳动者的道德素质,激发劳动者的生产热情,从而形成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十分强调革命精神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开发人的智力。现代生产发展的突出表现就是智力活动越来越成为主导性的、决定性的活动,物质生产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精神领域活动的支撑,社会经济的发展已进人知识经济的阶段。根据现代生产发展的这一新特点,*强调“智力开发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必须通过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要有一个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为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既要靠法制,也要发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作用。*认为,宣传、教育、理论、文艺等方面工作搞好了,可以在保障、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方面起非常大的作用。但如果出了大的偏差,也可以助长不安定因素。因此,创造出更多健康有益的精神产品,就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的需要,并且有利于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3、理解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致性: (1)指导思想一致。二者都以马列主义、*思想、*理论为指导; (2)科学内涵一致。二者都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等方面内容; (3)奋斗目标一致。其根本目标都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总的指导思想是: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团结和动员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它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同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它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以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根本目标。因此,它是最先进、最优越、最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精神文明,在本质上高于其他一切类型的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建设要保证其符合社会主义的思想要求和制度要求,就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 指导。同时,也只有马克思主义能够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明正确方向,提供方法论指导;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为培?;四有“新人提供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理论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当代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支柱。*理论本身就是一座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宝库,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当代中国精神文明建设所面临的基本理论与实践问题。所以,以*理论为指导,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奋斗目标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木目标 党的十五大制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纲领,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任务。******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同时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内容和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明确地把培育“四有”公民规定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标,也体现了*和我党关于精神文明建设根本目标的一贯思想。 培育“四有”新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培育“四有”新人,是指个体素质;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指整体素质。个体素质提高了,全民素质的提高就有了切实保证。因此,培育“四有”公民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基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既需要有高度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又需要有严格的纪律和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人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了,就会改变人的精神状态,激发人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奋发图强、开拓进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人的素质提高了,就会自觉地以共同理想、道德、纪律来要求和约束自己的行为,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就会有广阔的胸襟、较强的自控力,灵活地调节自己的行为,从而更容易形成团结、和谐的社会环境,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无疑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历史证明,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经济发展的水平,而且也取决于人民的基本素质,人的素质的优劣、高低,在社会发展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始终都要以培育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作为指导和归宿。 有理想,是指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对党和人民事业的科学信念。当代大学生只有把个人理想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奋斗融汇到人民群众实现我国现阶段共同理想的历史创造活动中去,才能更好地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有道德,是指要遵守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是以集体主义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本质特征的。它要求个人的、局部的、暂时的利益服从集体的、全局的、长远的利益。在现阶段,社会主义道德代表着共产主义道德的发展方向,其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并使“五爱”在社会生活各方面体现出来,建立和发展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有文化,是指社会主义公民应当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拥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所必备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本领。文化科学知识可以使人明德达理、陶冶心灵、提高识别善恶是非的能力。在当代生产力高度发展的条件下,缺乏科技知识或缺乏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的人,不可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有纪律,是指社会主义公民应当增强法纪观念,自觉地遵纪守法。*认为,要搞四个现代化,使中国发展起来,就要有纪律、有秩序地进行建设。在“四有”中,*特别强调有理想、有纪律。因为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有效地把全党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凝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上来。 “四有”是一个统一整体,它们之间密切联系,缺一不可,其中理想是目标,道德是基础,纪律是保证,文化是条件。“四有”中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是对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要求,有文化则是对人的科学文化素质方面的要求。作为社会主义公民的培养目标,“四有”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和现代化建设对全体公民的社会政治理想、道德情操、科学文化素养、*法制和纪律观念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这个培育目标的建立,符合教育的规律,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自身成长规律。它要求我们在培?;四有“新人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高奏时代旋律,着眼于建设,着眼于实践,社会、学校、家庭密切配合,把思想教育与行为引导相结合,使培育”四有“新人真正成为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自觉的实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跨世纪的伟大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四有“新人去奋斗、去完成。因此,培育”四有“公民,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二)我国到2010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我国今后15年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牢固树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坚定信念;实现以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教育水平、*法制观念为主要内容的公民素质的显著提高,实现以积极健康、丰富多彩、服务人民为主要要求的文化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实现以社会风气、公共秩序、生活环境为主要标志的城乡文明程度的显著提高;在全国范围形成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这一奋斗目标可以简约地概括为:两个牢固树立,三个显著提高,一个良好局面的形成。 在理想、信念方面要实现两个“牢固树立”。以*理论武装全党和教育人民,最重要的是实现两个“牢固树立”。一是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集中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是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二是牢固树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坚定信念。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这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能够经受风险考验,顺利达到目标的最可靠的保证。 在公民素质、文化生活质量和社会文明程度方面,要实现三个“显著提高”。提高公民的素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把公民素质这一目标分解为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教育水平和*法制观念三个主要方面,这就抓住了人的素质系统中最具本质特征的要素。通过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法制纪律教育,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普及事业,公民素质的提高就一定能落到实处,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社会文化状况是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可以通过人民文化生活质量的提高来显示。用积极健康、丰富多彩、服务人民作为衡量人民文化生活质量提高的三个指标,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使文化建设更具有可操作性。在未来15年中,只要在大力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过程中,坚持多出优秀作品,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积极开发各种形式的健康文明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人民的文化生活质量就能达到显著提高的目标。 城乡文明程度的显著提高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又一重要目标。社会风气、公共秩序、生活环境既是城乡文明程度提高的主要标志,又是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人手处。只有通过提高全体公民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坚持不懈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环境卫生的综合治理,才能逐步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文明的公共秩序、优美的生活环境,达到城乡文明程度的显著提高。 在全国形成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落脚点。思想建设上达到两个“牢固树立”,公民素质、文化生活质量和社会文明程度方面实现三个“显著提高”,这些目标的实现最终汇合成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因此,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 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1)、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其中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体现精神文明的性质和方向。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申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 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基本要求同十五大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是一致的。当前应着重搞好理论建设、理想建设、道德建设、*法制和纪律教育。 坚持用*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用*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是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因为,首先,我们进行的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属于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体系。这就必然要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当代中国,只有*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当代中国,就是要以*理论为指导。其次,社会主 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任务是要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引导全体人民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政治立场和人生观、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表现。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是我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把国家的前途、民族的未来和每个社会成员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为这个理想而奋斗,既是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也是各族人民为实现自己的长远利益而奋斗。因此,这一理想能够起到空前的精神动员作用,具有高度的凝聚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落脚点,就是在全国各族人民中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定信念和与此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引导和帮助人们为实现这一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 深人持久地开展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首先,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是为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市场经济是同社会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目的是为了发展生产力,更好地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市场经济既可以增强人们的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创新意识等,也会诱发一些人产生利己主义、本位主义、拜金主义等。必须用社会主义道德来*和克服这些消极影响,才能更好地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其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只有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才能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马克思主义从来不否认个人利益,但坚持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集体利益是前提,是基础,个人利益的追求和实现,要有利于集体和社会,并且不能损害他人的、集体的、国家的利益。当个人利益与集体的、国家的利益发生矛盾时,要以集体的、国家的利益为重,必要时牺牲个人利益,这是因为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体现着社会成员的根本的长远的利益。社会主义道德要讲集体主义原则,也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精神的本质要求。 再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才能便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具有牢固的思想基础。因为为人民服务是共产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只有搞好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育,才能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建设扎扎实实地搞好。 最后,在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同时,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在我国,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是三位一体、相互促进的。对全民族和全体人民来说,应特别强调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要在全社会发扬自尊拍信和自强的民族精神,形成以贡献自己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力最大光荣,以损害国家利益、国家尊严为最大耻辱的时代风尚。 加强*法制教育和纪律教育。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都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是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重要的行为规范,它们互相联系,彼此补充,成为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的两种手段。在我国,法律与道德的联系表现为,每一条法律规范同时都体现了道德的规范和要求,道德规范也有法律制度来保障实施。两者的区别在于,道德主要依靠自律,没有强制性;法律主要依靠他律,具有强制性。因此,道德教育与法律教育相辅相成,最终都有利于促进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纪律介于法律与道德之间,它既有一定的强制性,又是建立在人们对纪律的自觉遵守的基础上的。 (2)、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并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教育发达、科学昌明、文化繁荣既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也是思想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的重要条件。 教育具有经济功能。教育是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实现现代化的智力资源基础。当今世界,经济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竞争,而人才是靠教育来培养的。今天,经济建设正逐步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优先发展教育就更显示出其重要性。教育还具有建设精神文明的功能。教育对培?;四有“公民,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具有重要作用,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 质以及*法制意识,都离不开教育。而且,教育不发达,政治*也无从提高。这说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必须以发展教育为基础。教育还具有发展科学的δ堋N夜母叩仍盒2唤鍪墙萄е行模鋈瞬牛故强蒲兄行模龀晒K裕逃乱档姆⒄构叵档缴缁嶂饕逑执ㄉ璧娜郑叵档轿颐枪业那巴竞兔恕5车氖宕筇岢?;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科学技术进步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现代科学 技术,不仅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科学知识的基础、先进设备 技术和各种人才,还是社会精神文明进步的推动力。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要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只有这样,才能迎头赶上世界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时代潮流,加速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加强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卫生体育、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事业的建设,对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提高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文化事业的发展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社会和人民,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 《****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明确提出了“一切着眼于建设”的方针。党的十五大重申了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方针。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条重要指导方针。 “重在建设”的方针,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的内在规律。我们的思想文化建设主要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这就要求我?;一切着眼于建设“和”重在建设“。 精神文明重在建设,要做到立足于当代中国现实,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和革命文化传统,积极吸取世界文化优秀成果。 精神文明重在建设,就是把建设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立为本,持之以恒,贯在落实,务求实效。*强调:“抓精神文明建设,抓党风、社会风气好转,必须狠狠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从具体事件抓起”。 精神文明重在建设,还须重视管理。建设和管理并不对立。建设包括管理,管理促进建设。加强管理的目的是要管好、管活。加强管理的手段,是严格纪律,严肃法制。加强管理的准则是要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并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只有立足建设,重视管理,精神文明建设才能达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目的。 总之,精神文明重在建设,就是要把注意力集中到团结人民、充分发挥人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上来,集中到满足人民的文化和精神需要上来,集中到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上来,归根到底,集中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来。 三、基本概念简释: 文明――是相对于蒙昧、野蛮而言的,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进步状态与程度。在人类历史上,相继经历过奴隶制文明、封建制文明、资本主义文明和社会主义文明。马克思主义认为,文明是人类改造世界的成果和社会进步状态。文明的性质取决于生产方式的性质。 文化――广意上指与自然相区别的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狭义上指人自身的智慧、精神状况。 物质文明――指人类物质生产和物质生活的进步与发展状态,它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成果的总和,是社会进步在物质上的结晶与标志。 精神文明――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精神生产的发展水平及其成果的体现。人类社会的改造和进步,最终都表现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的新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发展。其核心是共产主义思想。 “四有”公民——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政治立场和人生观、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表现。 道德——是用以调节人与人包括个人与集体、社会之间关系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以舆论为手段,以善恶为评价标准。 爱国主义——是一种体现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深厚感情的崇高精神,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国家坚持和提倡的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关系的价值导向。当个人利益同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生发矛盾时,个人要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使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 第十章社会主义中国在新时期的外交战略 引言:******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中国要“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全面、深刻地阐明了我国对外工作的各项方针,充分表明我们党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高度重视和继续坚持这一政策的坚定决心。 一、章节结构与内容提要: 第一节新时期我国外交战略的基本目标和原则 ――介绍当前国际局势的新变化和新发展以及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和基本原则; 第二节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主要讲述中国关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及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二、重难点分析: 1、新时期国际局势的新变化和新特点: 世界大战可以避免,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和我们党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题的思想,包括以下两层涵义: 一是和平与发展是当前世界形势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 二是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我们面临解决的两个重大课题。 在人类面临的这些全球性的问题中,最具有战略意义、对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影响最大的两个根本性问题就是和平与发展。其它问题的解决归根到底都取决于和平与发展这两个问题的解决。 3、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和善本原则: 争取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对外政策的首要目标。 (1)因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致力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提出的要求,符合当今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2)中国的历史和国家性质决定了中国对外政策的首要目标是和平与发展。 (3)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反复论述了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同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关系: (1)和平是建设的前提,要建设,没有和平环境不行。 (2)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各国之间在经济上的联系加强、依赖加深。在这样一个国际环境下发 展经济,必须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学会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 (3)中国的发展反过来会进一步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独立自主是中国外交的根本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 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中国外交的一贯政策。 4、我国关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 (l)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2)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应包括国际政治新秩序和国际经济新秩序两个方面的内容 (3)合理改革联合国机构。 5、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要内容: 我国倡导的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内容包括: 建立同以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基础的旧秩序根本不同的崭新的国际秩序;各国不论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都有权参与协商解决世界事务,摒弃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富压贫和由一两个大国或几个大国垄断国际事务;各国都有权根据本国国情选择自己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发展道路,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把某种特定的发展模式强加给别的国家;各国相互尊重*和领土完整,必须坚持国家间的争端应通过和平谈判合理解决,反对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武装人侵和用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 我国倡导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内容包括: 各国有权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制度、经济模式和发展道路;各国有权对本国资源及其开发实行有效控制;各国都有权参与处理国际经济事务;发达国家应尊重和照顾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需要,在提供援助时不应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加强南北对话和合作,在商品、贸易、资金、债务、货币、金融等重要经济领域作出必要的调整和改革,做到经济上互惠互利。 我国倡导的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代表了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所希望的国际环境。尽管由于现阶段搞霸权主义、主张强权政治的大国还占有较大的优势,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不可能一帆风顺,但我们坚信,经过国际社会长期而艰苦的努力,这个目标必定会实现。 6、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危害和表现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和抬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美国明确提出和加紧构筑其独霸世界的单极格局,为美国的政治经济利益服务; (2)美国继续坚持冷战思维,通过不断扩大、强化和调整其军事同盟,加强其对世界重要战略地区的控制; (3)美国提出庞大的防务计划,西方主要大国加快扩充军备; (4)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宣扬“****高于*”论,打着维护****和人道主义干预的旗号,肆意干涉*国家的内政,甚至不惜动用武力。 为了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作坚决的斗争,*在积极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同时,明确反对美国建立单极格局和借口****问题干涉*国家的内政。 三、基本概念简释: 1、独立自主――是指国家的*是独立的,不允许任何外来的干涉与侵犯,每个国家都有权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独立地、自主地处理本国对内对外的一切事务。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12月我国*在同印度就两国在中国酉藏地方的关系问题的谈判中首次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是:互相尊重*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本质是反对侵略和扩张,维护国家的独立和*。这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关系准则和一切国家之间的关系准则,不仅反映了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而且也适应了现代国家关系发展的需要。 3、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简言之就是为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为了世界和平与发展,对一切国际事务,我们都是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 4、国际秩序――是与一定历史时期世界格局相适应的处理国际事务、国家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和行为规范。 5、第三世界――源于*同志对国家的划分,美苏为第一世界,其它发达国家为第二世界,中国等其它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为第三世界国家。 以上就是学历无忧网为您收集的内容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想要了解更多成考自考相关信息,可持续关注学历无忧网(www.zc77.cn)。
声明:本站为成考自考学历交流信息网站,所有信息内容均收集于互联网,本网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和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实际情况以当地权威机构部门、院校公布的信息为准。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TAG:
本文标题:2018年自考邓小平理论概论考点总结(下)
wap地址: https://m.xueli.cn/newsdetail/74722.html

与“2018年自考邓小平理论概论考点总结(下)”相关推荐